国外著名旅游带对昆玉红旅游带建设的启示
2014-10-23李凡李美婷刘安乐
李凡 李美婷 刘安乐
摘要:建设昆明-玉溪-红河旅游产业带是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滇中南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引导型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的重大决策。昆玉红旅游产业带的建设对调整全省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均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与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大洋路”旅游带及美国加州黄金海岸带为借鉴案例,分析其发展模式,并总结其开发建设、产业布局、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昆玉红旅游带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旅游产业带;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9007402
1引言
昆玉旅游带建设的初期规划于2012年完成,2013年8月对旅游带进行了充实调整,从“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到“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充实后的昆玉红旅游带在原先以昆明、玉溪两州市为核心的基础上增加了红河州,总规划范围为7.56万平方公里(见图1)。昆玉红旅游带有利于该区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群的形成,并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旅游经济大发展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旅游产业经济带都获得了成功的发展,并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昆玉红旅游带可以借鉴国外这些地区的发展经验。选取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大洋路”旅游带以及美国加州黄金海岸带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旅游产业带,对其发展作一个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昆玉红旅游带开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2.1澳大利亚“大洋路”旅游带
2.1.1概况
“大洋路”旅游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西海岸,从吉隆(Geelong)延伸至波特兰(Portland),全程约26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沿途地貌特征类型十分丰富,景观壮丽多彩,有多处冲浪沙滩、绿色雨林、帆船港口、海难遗址、海边高尔夫球场、渔家餐厅、沿海牧场等不同种类的景点及运动休闲度假场所,特色鲜明、游人如织。20世纪80年代初大洋路沿线区域正式被定为国家自然公园。经过30多年的开发和推广,现在已成为澳洲境内最具代表性旅游产业带。
2.1.2发展模式及经验
(1)发展模式:建设初期,政府出资修建基础设施,沿着海岸线修建公路,串联市镇和村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中期,成立统一管理机构,由政府主导逐步完善旅游带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构建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出台严格的生态保护和文物古迹保护规章制度;后期,进一步完善提升旅游配套设施质量,持续性创新开发丰富的旅游产品。
(2)成功经验:①发挥自然风光优势,挖掘地方人文,旅游产业与地方文化互动融合。“大洋路”旅游带的旅游资源开发以自然风光为重点,辅以冲浪沙滩、海边高尔夫、游艇码头、滨海度假旅馆等运动休闲度假场所,加上海事博物馆、渔村小镇等人文景点,整个旅游线路自然景观壮丽、人文风情浓郁。②配套设施建设注重人性化。“大洋路”旅游带的配套设施建设十分人性化,在“大洋路”沿线,冲浪沙滩、游艇码头、度假村等均匀分布,度假村具有海岸风光、风土人情及原始森林等不同主题特色,旅行者可以很方便地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③环保法规非常严厉,并在各类大型旅游相关活动中进行宣传。首先,该旅游带制定了严厉的环保法规,设立多个保护区域,并为保护区配套设置一系列宣传标语、警示标志;其次,政府通过科学规划,在“大洋路”沿线设置多处允许狩猎、垂钓、露营、野炊等活动的场所,既最大限度地防止环境破坏,也满足了游客的各种需求。
2.2美国黄金海岸带
2.2.1概况
黄金海岸旅游带位于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是世界著名的海岸风光游览胜地,总长约十七英里,也被称为“十七英里黄金海岸”,加州一号公路贯穿其中,该公路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从北向南,始于旧金山蒙特利湾,止于洛杉矶南部橘镇,途经加州太平洋海岸200多个自然和人文景点。沿一号公路行驶,游客可以领略一边是湛蓝大海,一边是碧绿草地的自然美景,欣赏由几间破旧木头房组成的农庄以及周边农场的耕作场景,还有类似“金门大桥”等壮丽的人文景观。
2.2.2发展模式及经验
(1)发展模式:建设初期,政府主导修建交通基础设施,整合旅游资源以及串联旅游节点;中期,招商引资,在政府统一规划下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来建设完备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后期,突出主题概念,使旅游产品更加丰富,能够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确保了旅游市场竞合的顺畅。政府出巨资保护生态环境,检查和维护旅游景观。
(2)成功经验:①整合资源,突出主题概念。黄金海岸旅游带通过旅游主题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性开发,划分出不同主题的旅游区域,来满足各类型游客的不同需求。该旅游带设置了自驾游、海滩冲浪、家庭度假、农庄体验、科学考察及人文景观参观6大主题概念旅游区。②政府引导,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来完善配套设施。如今,加州黄金海岸具有十分商业化的旅游配套设施,其完善程度很高。在旅游带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吸引投资,利用市场力量来完善配套设施。餐饮和住宿方面,旅游带上分布着众多世界连锁酒店和上千家汽车旅馆。当地很多企业积极建设农庄、酒庄和特色风情饭店,向游客提供各类特色美食,并宣传推广自身产品。交通方面,旅游带内海岸上建有多个游艇码头,加上发达的陆路交通网络与一号公路紧密连接,游客前往黄金海岸带旅游十分方便。同时,旅游带的租船、租车等服务也非常发达。③不断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并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开发。加州黄金海岸带从政府到企业都十分重视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并为此绞尽脑汁,这也是该地区旅游产业知名度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加州黄金海岸旅游带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且注重对特定人群的宣传,比如对年轻人群体重点宣传其运动娱乐方面的资源,对中老年人重点宣传其养生度假方面的资源。
3以上国外著名旅游带发展经验对昆玉红旅游带建设的启示
虽然澳大利亚“大洋路”旅游带和美国黄金海岸带与昆玉红旅游带的发展有内外条件和环境差别。但是,我们通过对世界上一些著名旅游带的研究对比发现,不同地区旅游带的发展规律上既有各自的特殊性也拥有许多共性。在昆玉红旅游带开发建设过程中,澳大利亚“大洋路”旅游带和美国黄金海岸带的不少普遍性经验值得借鉴。
3.1提高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创新力度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是国外著名旅游带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通过旅游产业与文化互动融合发展,与文化娱乐、文艺演出、餐饮住宿、休闲度假等进行无缝对接,结合旅游文化活动化、文化体验化,延伸旅游产业链,丰富旅游业态,提高旅游产业的品质。旅游与农业互动发展,产生一批乡村旅游产品。旅游与工业互动发展,形成一批烟草工业旅游等新业态。旅游与林业互动发展助推一批森林公园、国家公园等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总之,昆玉红旅游带应发挥其资源优势,通过融合发展,推动形成旅游与相关产业共赢的新格局。
3.2完善旅游通道建设
目前旅游带内主要交通方式为公路,且高等级公路少,旅游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满足未来旅游带发展需求。近期应重点推进昆明至外省高速铁路建设,中期在昆明至玉溪红塔区和红河蒙自间建设高速铁路,远期逐步建成滇中城市群铁路环线,并建成连接建水、石屏、元江、新平、蒙自、元阳、绿春等旅游节点的铁路,完善玉溪、红河两州市的一些重要旅游节点机场建设。形成一个纵向通畅、横向循环的昆玉红旅游带交通网。同时,建议取消旅游带内城市间的高速公路收费,打造无障碍交通系统。
3.3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改善旅游流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向外界展示旅游地旅游产业软环境的重要窗口,对旅游地旅游形象的生成与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效应。根据昆玉红旅游带建设空间布局、旅游交通网络和现有条件,建设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游客休息站、自驾车营地等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带内景观公路、加油站、汽车租赁服务、旅游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配套服务,如餐饮、住宿等产业化发展。
3.4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主题
国外著名旅游带十分注重资源整合,突出主题概念。根据昆明、玉溪、红河不同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城镇结构等特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不同区域发展的旅游化主题功能定位,培育功能互补、特色各异、层级不同的主题概念旅游区。同时,深入挖掘旅游带内各个区域的资源特色,进行差异定位,实现错位发展。推动形成昆玉红旅游产业带的整体网络效应,在开发上明确重点景区、景点,做到有主有次。
3.5加强市场开发力度,提高旅游带知名度
国外著名旅游带的市场宣传方式多元化,注重创新,且有针对性。昆玉红旅游带应着力突破基于传统媒体的推广宣传,加强新媒体的有效使用,以促进市场开拓,提高知名度。首先,整合资源,多元推广。把传统的营销方式与现代营销方式相结合,在应用广告、报纸、交易会等营销方式的同时,与在线营销及高铁时代所带来的高铁营销等手段相结合,并灵活运用节庆营销、创新节庆内涵,突出昆玉红旅游带主题形象,使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其次,深挖内涵,品牌营销。深度挖掘昆明-玉溪-红河各地区的旅游文化内涵、走品牌化道路,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通过整合当地资源,整体性营销。再次,提炼主题,树立形象。昆玉红旅游带宣传推广的关键,就是要把各种要素资源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旅游者,并在旅游者心中形成独特旅游目的地形象。最后,创新渠道、数字推广。建立昆玉红旅游带数字旅游信息库和旅游信息数据中心,全面地收集、整理昆玉红旅游带内各地区信息、旅游企业信息、旅游产品信息、旅游活动信息、旅游促销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企业搭建旅游营销信息数据库,建立昆玉红旅游带旅游推广数据库,为各类营销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苏畅.国内外滨海旅游开发对辽宁发展滨海大道旅游景观带的启示[J].特区经济,2012,(3).
[2]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3]王纪忠.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