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现状及准备工作

2014-10-23徐向东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4年10期
关键词:跨区农机手机手

徐向东

摘要农机跨区作业自1995年开展以来,成功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新途径,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成功实践。

关键词农机跨区作业推动发展问题准备工作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富农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和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都大力推动了农业的蓬勃发展。农机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跨区作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机跨区作业在提高农机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农机跨区作业的作用

1.农机跨区作业扩大了农机应用范围,在提高农机利用率的同时,使农机投资回本时间缩短,还增加了农机经营主体的收益,切实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加快了当地农业机械化进程,确保了农业丰产丰收。我国大江南北三夏历来是“龙口夺粮”的季节,过去因天气变化造成的丰产不丰收的难题由于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形式的出现而彻底得到解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奠定了粮食丰产的基础,真正做到了“龙口夺粮”。

2.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在粮食增产增收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劳动力长年有余季节性不足的矛盾得以有效解决,成功支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去,由于机械化手段的落后,外出务工的农民一到农忙季节就要返乡收粮,误工、误时、误收入,农机跨区作业使得这部分农民得到解放,不再担心收粮问题,务工收入也不受影响,实现双赢;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一部分农民专门从事农机经营服务活动,依靠农机致富。由此可见,农机跨区作业已间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3.农机跨区作业这种服务形式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服务业的发展。一条以跨区作业为支柱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链的形成,带动了农机经纪人、农机中介组织发展的同时,农机技术培训、维修及零配件供应、农机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农机服务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既满足了农机跨区作业的硬性需求,又分流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

二、农机跨区作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在惠农政策上的补贴使得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和农机保有量日益增加,跨区作业出现竞争激烈的势头,有的农机跨区作业是自发组织,散机作业,不能形成规模;有的是大队人马出征,僧多粥少,这都会导致农机跨区作业无序流动,对市场估计的不足,影响到后续收益。另外,由于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农机作业种类繁多,农机作业范围不断扩大,参加跨区作业的部分农机手对机械及作业知识掌握不够、操作不够熟练等原因,导致作业期间对出现的问题处理能力差,对机车出现的意外情况更是束手无策,甚至与当地农民产生各种纠纷,给跨区作业带来负面效应,农机手的利益得不到合理维护也是一大弊病。再加上农机手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风险的意识不够,对各种适用的农机保险不积极办理,抵御各类意外、风险的能力降低,一旦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造成农机事故、人身伤亡现象,在经济上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三、如何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的准备工作

要发挥农机在三夏农业生产中主力军的作用,保证农机跨区作业顺利进行,需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多项措施,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早计划、早准备、早落实,才能争取跨区作业有个“好收成”。

1.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抓好跨区农机手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机手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农机手的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鼓励机手参加各类适用保险,提高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同时根据跨区作业范围,将田间作业的基本要求,收获机械的主要功能、操作技巧、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以及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安全常识和跨区作业注意的事项等内容,采取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讲解,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机手进行培训,提高机手的综合素质。

2.充分发挥农机维修网点作用,做好跨区作业机械维护和保养工作。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农机服务队及农机合作社,帮助和指导农机手对跨区作业机械进行全面的检修、调试和保养,搞好配件供应,通过检修服务可有效避免参加跨区作业机械带病作业,使参加跨区作业的机具处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

3.参加跨区作业的本地机械和外来机械必须牌证齐全,技术状况良好,机手必须持有驾驶操作证和跨区作业证;对本区符合跨区作业条件的组织、个人、购机户免费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确保农机手证照齐全,一机一证。同时,对领取《作业证》的机手及机手姓名、车牌号、联系电话三个关键项一律做好记录,为机手外出作业创收提供便利,也为农机作业安全提供了保障。

4.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机具的使用率,农机部门要全面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用于跨区作业的机械种类、数量以及机手情况包括姓名、手机号和机具牌号等,做好摸底调查,以便于为从事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向机手开展手机短信服务及后期“跨区作业证”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拓展跨区机收作业市场,推动农机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迈进。

5.由于作业市场每年都有新变化,市场信息的搜集、发布和引导工作尤为重要。农机部门要提前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手开展作业市场实地考察,提前对接,通过实地考察或网络、媒体、电话等多渠道、多形式,及时、全面、准确为农机跨区作业提供有关作业地区的市场需求、作业时间、机收价格、适用机械、维修网点等相关信息,做到有的放矢,使跨区作业人员快捷地掌握市场动向,提高农机作业效益,获得高收益。

6.总结过去经验,要打破“僧多粥少”局面,改变过去大队人马出征的做法,实施“小兵团”作战,降低出征规模,科学确立跨区机收作业路线很重要,合理的路线图,可以使机械达到转移快速化。可根据作物成熟时间打时间差,把每一站的先后顺序、作业及转移时间都标明,如果再细致点,还可以把沿途行走注意事项、带队服务电话、作业地值班电话、维修服务电话等罗列出来,这样既有利于错开作业,又提高农机具作业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不需要在同一地方长时间“恋战”,也能使机手收益最大化。

7.农机管理部门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为跨区作业设立接待服务站,公开24小时农机服务电话,为外出和外来机手及时提供作业信息、天气信息、油料供应、机械维修等方面的服务。并通过媒体宣传对农机跨区作业做跟踪报道,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农机跨区作业良好运行。

8.跨区作业不能搞单打独斗,要依靠群体优势,“组团” 跨区作业服务更抗风险。现在的跨区作业多是由农机合作社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外出作业和开展本地区内的跨区域作业。“组团” 既能相互关照,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机械和服务优势,不但信息服务快,而且对市场判断准确,作业路线明确,机械流动合理,作业有统一的标准和质量,深受农民欢迎。

9.根据跨区作业市场信息需求,跨区作业应向多季节、多作物、多环节扩展,要有计划性、早调研。长时间、远距离的外出跨区作业由于人力成本消耗以及油料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手的收入,短距离省内或邻省作业已成为一种趋势,按照以往经验,合理的跨区作业半径是250 km一站。农机合作社之间有着多项联系,跨区作业范围可以扩展到小麦机播、花生机播、深耕整地、小麦机收、玉米机收等多个方面,从季节性的跨区作业变为整年的跨区作业,使机手收入提高,只有这样跨区作业才能走出瓶颈,跨区作业的道路才能够走得更加长远。

猜你喜欢

跨区农机手机手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农机手职业病患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跨区取件的困扰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邵东县多措并举开展农机互助保险工作
江南春·农机手
江华把手扶拖拉机驾驶培训班办到乡镇
浅谈阿勒泰地区加强农机手技能培训的几点做法
徐工“金领机手”吊装精英培训盛大开启
石家庄市提前做好跨区作业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