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物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比较

2014-10-23张桂菊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6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张桂菊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药物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 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8.2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止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止血

[中图分类号] R7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b)-0062-03

Efficacy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rugs in treatment of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ZHANG Gui-ju

Longsh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nan Province,Longshan 4168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with 46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impl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65%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8.26%.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effective hemostasis time and complete hemostasis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hemostatic failur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ows good hemostasis effect and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promoting treatment effects and improving the patients′ prognosi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Dysfunctional;Uterine bleeding;Hemostasis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精神刺激、过度劳累、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慢性疾病、环境改变等[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类型包括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好发于青春期和绝经过度期,患者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即中医所谓“崩漏”。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规则、经期正常,但经量增多。严重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能会造成贫血、继发感染、不育,甚至导致子宫切除等。相关文献[2]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毒副作用较少,复发率较低。为了分析不同药物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本院将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单纯西药治疗与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16~48岁,平均(25.33±4.11)岁;病程20 d~6个月,平均(3.15±2.78)个月;血红蛋白(Hb)64~100 g/L,平均(78.15±3.67) g/L。对照组患者的年龄17~49岁,平均(26.64±4.68)岁;病程20 d~6个月,平均(3.99±2.59)个月;Hb 60~100 g/L,平均(70.77±3.69) g/L。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3]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心血管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Hb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每隔12 h服用1片,患者阴道流血症状改善后改为每隔1 d服用1片,服用3周后即停药等月经来潮。月经来潮的第5天开始继续服用1片/24 h,服用3周。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辨证分型,给予患者加服中药1剂,连续服用4周,水煎,服用药方如下。①<18岁患者药方:黄芪、制附子、山萸、山药各30 g,枸杞、鹿角胶、菟丝子各20 g,赤石脂、覆盆子、杜仲各15 g,针对肾阴虚患者加以适量熟地、早莲草、女贞子治疗;②18~45岁患者药方:生地、丹皮、白芍、柴胡各30 g,夏枯草、地榆、炒栀子各20 g,黄岑、茅根各10 g;③>45岁患者处方:枸杞子、覆盆子、熟地、山药各30 g,川断、焦柏术、生芪、鹿角胶各25 g,党参、茯苓、当归、柴胡各20 g。

1.3 评价标准

有效止血时间:首次用药至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时间;完全止血时间:首次用药至阴道流血完全停止时间;止血失败:用3 d后出血等症状无改善,需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①治愈:患者阴道流血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③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有少量阴道流血;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阴道流血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8.2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有效止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止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有效止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的比较(h,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止血失败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止血失败1例,止血失败率为2.17%;对照组患者止血失败5例,止血失败率为10.87%,观察组患者的止血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中大多采取常规西药、激素治疗,针对更年期出血量多患者行刮宫治疗,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难以改善预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典型症状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增多>80 ml,月经中期出血等[4]。

随着我国传统中医医学的发展,中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深受广大医学者的肯定。祖国医学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大多属于中医的“崩漏”“月经量过多”“月经失调”等范畴[5],其发病机制表现为冲任损伤、无法制约经血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发病大多与脾虚、肝郁相关[6],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塞流、澄源、复旧”等治疗原则[7],关键在于及时止血。在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控制后,全面进行周期调整、促进排卵,对绝经过度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必须促进其顺利绝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失血量较多,表现为气血两虚,采取西药治疗有利于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8],在临床中采取大量中药制剂治疗,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改善其机体内环境,促进卵巢血液循环功能恢复正常,起良好的营养卵巢、间接调节内分泌功能[9]。

在本研究中,根据辨证分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18岁患者的药方主要采取黄芪、制附子、山萸、山药等治疗。此药物作用在于补气固表、内热消渴、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等[10]。肾阴虚患者必须以补肾固冲、祛瘀调经之法为主,加以适量熟地、早莲草、女贞子治疗,此药方主治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不止,药理作用在于止血、抗衰老等。18~45岁患者主要采取生地、丹皮、白芍、柴胡等药物治疗,功效在于凉血止血、解热散结、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等,有利于改善和调整生理周期[11],促进排卵,纠正患者贫血状况,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45岁以上患者的治疗原则为促进其顺利绝经,纠正贫血、补充营养、保持良好的休息等,在临床处理药方中给予患者枸杞子、覆盆子、熟地、山药,配以川断、党参等药物治疗,可滋阴补血与养阴润肺[12],以改善患者的卵巢血液循环功能,确保患者顺利绝经。为了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患者经过调整周期后,严格控制病情进展,必须坚持运动,以增强体质,劳逸结合,饮食规律,从根本上达到治病、保健的双重作用[13],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26%;观察组患者的止血失败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7%;且有效止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良好,见效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晓莺,邱有波,杨拯.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1):74-80.

[2] 管付娟.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7):223-224.

[3] 吴素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19):155-156.

[4] 朱愈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6):204-205.

[5] 全锦女,王冶,于猛.自凝刀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6(14):71-73.

[6] 吴素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10):155-156.

[7] 顾静,杨克虎,张莉,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4):451-459.

[8] 王余春,应德美,石亚玲.不同方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35-36.

[9] 孙敏玲.妈富隆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浓度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417-420.

[10] 郭咏珺,卫俊涛.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2):1863-1865.

[11] 郑蔓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疗效[J].广东医学,2011,32(14):1874-1876.

[12] 王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343-344.

[13] 黄翠芬,邱定周.40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及病因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74-175.

(收稿日期:2014-07-04 本文编辑:林利利)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良好,见效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晓莺,邱有波,杨拯.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1):74-80.

[2] 管付娟.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7):223-224.

[3] 吴素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19):155-156.

[4] 朱愈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6):204-205.

[5] 全锦女,王冶,于猛.自凝刀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6(14):71-73.

[6] 吴素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10):155-156.

[7] 顾静,杨克虎,张莉,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4):451-459.

[8] 王余春,应德美,石亚玲.不同方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35-36.

[9] 孙敏玲.妈富隆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浓度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417-420.

[10] 郭咏珺,卫俊涛.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2):1863-1865.

[11] 郑蔓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疗效[J].广东医学,2011,32(14):1874-1876.

[12] 王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343-344.

[13] 黄翠芬,邱定周.40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及病因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74-175.

(收稿日期:2014-07-04 本文编辑:林利利)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良好,见效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晓莺,邱有波,杨拯.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1):74-80.

[2] 管付娟.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7):223-224.

[3] 吴素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19):155-156.

[4] 朱愈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6):204-205.

[5] 全锦女,王冶,于猛.自凝刀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6(14):71-73.

[6] 吴素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10):155-156.

[7] 顾静,杨克虎,张莉,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4):451-459.

[8] 王余春,应德美,石亚玲.不同方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35-36.

[9] 孙敏玲.妈富隆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浓度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417-420.

[10] 郭咏珺,卫俊涛.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2):1863-1865.

[11] 郑蔓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疗效[J].广东医学,2011,32(14):1874-1876.

[12] 王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343-344.

[13] 黄翠芬,邱定周.40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及病因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74-175.

(收稿日期:2014-07-04 本文编辑:林利利)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