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职业性铅中毒患者肝脾B超检查结果分析
2014-10-23曾梅蓉
曾梅蓉
[摘要] 目的 了解长期接触铅所致慢性铅中毒患者肝脾的B超征象。 方法 选择2008~2012年在本院门诊或住院的200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为观察组,无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公务员2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肝脾B超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肝脾B超异常率为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P<0.01);观察组的肝大检出率为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P<0.01);观察组的左肝长、厚,右肝斜厚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肝脾存在一定的损害,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慢性铅中毒;肝脾B超;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b)-0027-02
Analysis of examination results of liver and spleen B ultrasound in 200 patients with occupational lead poisoning
ZENG Mei-rong
Department of Wardship,Huizhou Occupation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entre in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5160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igns of liver and spleen B ultrasoun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ead poisoning caused by long-term lead exposure.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occupa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r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2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200 civil servants who were not exposed to any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received liver and spleen B ultrasoun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bnormal rate of liver and spleen B ultrasou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3.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1.5%) (P<0.01);detection rate of hepatomega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 (P<0.01);detection rate of length and thickness of left liver and oblique thickness of right liv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Liver and spleen of patients with occupa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damages and it needs to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Key words] Chronic lead poisoning;Liver and spleen B ultrasound;Analysis
职业接触铅引起中毒的主要行业有铅矿开采、金属冶炼、熔铅、熔锡、蓄电池制造与修理、印刷行业、油漆颜料之生产与使用等,同时,生活性接触主要有服用含铅的中药偏方(如黑锡丹、密陀僧、樟丹或铅丹等)治疗癫痫等疾病, 将铅白当成碱面或当成石膏而误食等以及长期使用铅壶或含铅之锡壶烫酒、饮酒亦可引起中毒[1]。职业接触铅及其化学物所造成的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多,但对肝脾影响的文献报道较少,为进一步探讨慢性铅中毒患者腹部超声显像的特点, 以提高防治水平,本研究对本单位职业病科的200例患者进行了腹部B超检查并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12年在本院门诊或住院接受驱铅治疗,并符合《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的铅中毒患者200例为观察组, 均为男性, 年龄18~52岁, 平均32岁, 接触铅工龄2个月~3年, 平均6个月;选择无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进行体检的公务员200例男性为对照组, 年龄26~59岁, 平均30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健康检查项目
详细询问职业史、既往史和自觉症状,并进行常规内科检查, 腹部B超检查(采用麦迪逊600型超声诊断仪),铅中毒组进行血铅与尿铅检测。
1.3 方法
由同一医生操作检查, 受检者于当日晨空腹, 按照肝、胆、脾及双肾常规探测途径进行检查, 部分进行了胸腹腔探查。肝脾B超异常的指标主要包括肝大、脾大、脂肪肝、肝血管瘤、胆囊息肉或结石等。诊断标准:肝右叶最大斜径>14 cm 为肝大, 脾厚度>4 cm 为脾大[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脾B超检查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中肝脾B超异常47例,异常率为23.5%,对照组中肝脾B超异常23例,异常率为11.5%,观察组的肝脾B超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肝脾B超异常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肝大指标异常率(16%)高(P<0.01),两组的脾大、脂肪肝、肝血管瘤、胆囊息肉或结石等指标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肝脾B超异常指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两组肝脾B超径线的比较
观察组的左肝长、左肝厚、右肝斜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肝脾B超径线的比较(mm)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铅是一种蓄积性毒物, 被吸收入血后,血内的铅仅有6% 在血浆内,且多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其余90% 以上位于红细胞内,多与血红蛋白结合,处于较稳定状态,约20%与红细胞膜结合,易于扩散[1-3]。铅进入人体血循环后分布于肝、肾、脾、肺、脑中, 其中以肝、肾、脾浓度最高, 数周后的铅以磷酸铅的形式沉积,并附着在骨骼组织上。有文献报道[4-5],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的铅对肝脏除了直接损伤肝细胞外,肝内小动脉痉挛可引起局部缺血,表现为消化障碍、腹胶痛, 可引起肝大、黄疸,甚至肝硬变或肝细胞坏死。
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铅中毒患者的B超异常检出率(23.5%)高于公务员(11.5%)(P<0.01),其中异常表现的指标中以肝大最为明显(16%),与公务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脾大、脂肪肝、肝血管瘤、胆囊息肉或结石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B超径线:除脾厚指标外,慢性铅中毒患者的左肝长、左肝厚、右肝斜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在长期接触铅所致的慢性铅中毒患者中已经可能存在早期肝损害情况[6-7],在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中应被重视。目前,我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8]《职业健康监护指南》[9]等针对职业接触铅危害的职业病诊断、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中,对肝损害指标的观察未提到重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早期肝损害的可能,建议有关部门在进行修改完善时应进行更详细的研究,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龚四堂.铅中毒[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2] 唐怀青,李学庆.工业生产中铅危害研究新进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6):250-251.
[3] 黄信有,游祖生.西医结合治疗职业性慢性铅中毒65例疗效观察[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5):253-254.
[4] 郭慧玲.21例职业性铅中毒临床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3,39(5):112-113.
[5] 曹建霞.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40例慢性铅中毒腹绞痛疗效比较[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3):143-144.
[6] 时正贤.苯作业工人肝脾B超检查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944.
[7] 张丽华,林锦明,李敏,等.某玩具制造厂接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 28(6):304-306.
[8] 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S].
[9] 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5.
(收稿日期:2014-05-15 本文编辑:许俊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脾B超检查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中肝脾B超异常47例,异常率为23.5%,对照组中肝脾B超异常23例,异常率为11.5%,观察组的肝脾B超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肝脾B超异常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肝大指标异常率(16%)高(P<0.01),两组的脾大、脂肪肝、肝血管瘤、胆囊息肉或结石等指标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肝脾B超异常指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两组肝脾B超径线的比较
观察组的左肝长、左肝厚、右肝斜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肝脾B超径线的比较(mm)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铅是一种蓄积性毒物, 被吸收入血后,血内的铅仅有6% 在血浆内,且多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其余90% 以上位于红细胞内,多与血红蛋白结合,处于较稳定状态,约20%与红细胞膜结合,易于扩散[1-3]。铅进入人体血循环后分布于肝、肾、脾、肺、脑中, 其中以肝、肾、脾浓度最高, 数周后的铅以磷酸铅的形式沉积,并附着在骨骼组织上。有文献报道[4-5],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的铅对肝脏除了直接损伤肝细胞外,肝内小动脉痉挛可引起局部缺血,表现为消化障碍、腹胶痛, 可引起肝大、黄疸,甚至肝硬变或肝细胞坏死。
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铅中毒患者的B超异常检出率(23.5%)高于公务员(11.5%)(P<0.01),其中异常表现的指标中以肝大最为明显(16%),与公务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脾大、脂肪肝、肝血管瘤、胆囊息肉或结石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B超径线:除脾厚指标外,慢性铅中毒患者的左肝长、左肝厚、右肝斜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在长期接触铅所致的慢性铅中毒患者中已经可能存在早期肝损害情况[6-7],在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中应被重视。目前,我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8]《职业健康监护指南》[9]等针对职业接触铅危害的职业病诊断、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中,对肝损害指标的观察未提到重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早期肝损害的可能,建议有关部门在进行修改完善时应进行更详细的研究,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龚四堂.铅中毒[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2] 唐怀青,李学庆.工业生产中铅危害研究新进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6):250-251.
[3] 黄信有,游祖生.西医结合治疗职业性慢性铅中毒65例疗效观察[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5):253-254.
[4] 郭慧玲.21例职业性铅中毒临床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3,39(5):112-113.
[5] 曹建霞.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40例慢性铅中毒腹绞痛疗效比较[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3):143-144.
[6] 时正贤.苯作业工人肝脾B超检查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944.
[7] 张丽华,林锦明,李敏,等.某玩具制造厂接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 28(6):304-306.
[8] 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S].
[9] 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5.
(收稿日期:2014-05-15 本文编辑:许俊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脾B超检查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中肝脾B超异常47例,异常率为23.5%,对照组中肝脾B超异常23例,异常率为11.5%,观察组的肝脾B超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肝脾B超异常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肝大指标异常率(16%)高(P<0.01),两组的脾大、脂肪肝、肝血管瘤、胆囊息肉或结石等指标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肝脾B超异常指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两组肝脾B超径线的比较
观察组的左肝长、左肝厚、右肝斜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肝脾B超径线的比较(mm)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铅是一种蓄积性毒物, 被吸收入血后,血内的铅仅有6% 在血浆内,且多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其余90% 以上位于红细胞内,多与血红蛋白结合,处于较稳定状态,约20%与红细胞膜结合,易于扩散[1-3]。铅进入人体血循环后分布于肝、肾、脾、肺、脑中, 其中以肝、肾、脾浓度最高, 数周后的铅以磷酸铅的形式沉积,并附着在骨骼组织上。有文献报道[4-5],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的铅对肝脏除了直接损伤肝细胞外,肝内小动脉痉挛可引起局部缺血,表现为消化障碍、腹胶痛, 可引起肝大、黄疸,甚至肝硬变或肝细胞坏死。
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铅中毒患者的B超异常检出率(23.5%)高于公务员(11.5%)(P<0.01),其中异常表现的指标中以肝大最为明显(16%),与公务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脾大、脂肪肝、肝血管瘤、胆囊息肉或结石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B超径线:除脾厚指标外,慢性铅中毒患者的左肝长、左肝厚、右肝斜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在长期接触铅所致的慢性铅中毒患者中已经可能存在早期肝损害情况[6-7],在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中应被重视。目前,我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8]《职业健康监护指南》[9]等针对职业接触铅危害的职业病诊断、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中,对肝损害指标的观察未提到重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早期肝损害的可能,建议有关部门在进行修改完善时应进行更详细的研究,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龚四堂.铅中毒[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2] 唐怀青,李学庆.工业生产中铅危害研究新进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6):250-251.
[3] 黄信有,游祖生.西医结合治疗职业性慢性铅中毒65例疗效观察[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5):253-254.
[4] 郭慧玲.21例职业性铅中毒临床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3,39(5):112-113.
[5] 曹建霞.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40例慢性铅中毒腹绞痛疗效比较[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3):143-144.
[6] 时正贤.苯作业工人肝脾B超检查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944.
[7] 张丽华,林锦明,李敏,等.某玩具制造厂接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 28(6):304-306.
[8] 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S].
[9] 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5.
(收稿日期:2014-05-15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