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
2014-10-22
21CBR:青春版《牡丹亭》上演十年,這部戏会息演吗?
白先勇:不能说息演,新版《牡丹亭》演了十年,演员已成熟,这部剧被公认为典范,变成保留剧目,我希望其他演员继续演下去。我们在做一部《玉簪记》,也相当成功,演了50多场,可以继续推广。
21CBR:十年前为昆曲奔走,有没料想昆曲这么受欢迎?
白先勇:最出乎意料的是,我们一共演了230多场,满座率居然达九成。逆风而行,当初大家都说你不可能成功,昆曲是一个奄奄一息的衰微文化。而我想,这么了不起的文化,民族引以为傲的成就,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怎么可以不重视?
21CBR:现在大部分时间忙什么?
白先勇:主要精力在大学里推广昆剧教育,我在北京大学设立昆曲课,有6个年头了,每年几百名学生,在香港中文大学也有昆曲课,台湾大学会马上开课。昆曲进校是我一向的宗旨,大学非常需要人文教育。
21CBR:如何理解昆曲的精髓?
白先勇:昆曲在表演艺术上,美学成就最高。我给昆曲两个字:一是“美”,这是普世的,各种唱腔美、词句美、舞蹈美;二是“情”,中国人的爱情、亲情、人情,各种的情,表现在昆曲里,层次很多。《牡丹亭》是非常重要的爱情剧,看得到中国人从前如何谈情说爱,表现得这么含蓄和美。
21CBR:昆曲能复兴的原因何在?
白先勇:时间点对了。中国经济起来了,下一步就是文化,教育程度也高了,昆曲欣赏要有相当的文化背景。过去十年中,青年在文化认同上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在文化寻找中,大家发现老祖宗产生过这么美的东西,有骄傲也有认同感。
21CBR:你们怎么迎合年轻人的认同感?
白先勇:我在原来昆曲的精髓上注入现代剧场的元素,既古典又现代,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观念。其实,在明清时代,昆曲很普遍,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市井小民,都唱昆曲,是当时一种生活方式。
21CBR:那当代中国还有贵族文化吗?
白先勇:“贵族”两个字在当下语境有点负面的意思。一个民族从古到今,一定有高阶层的“精英文化”,也有流行文化,两者都重要,是不悖的。现在,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有点分不清,互相牵扯。要警惕的是,不能要求精英文化在商业上有多少回报。比如说,秦俑的展览,有其文化意义在那,不能以门票收多少判定其是否成功。
21CBR:很多人因为“白先勇”重新认识昆曲,如果你隐退,昆曲的推广是否受影响?
白先勇:的确,开始读者想看看白先勇力推的昆曲是什么样子,之后是被昆曲本身吸引住的,可见艺术本身撑得住。我们到旧金山、伦敦演出,也怕时间太长没人看,可坚持演9个小时,西方人都站起来喝彩,他们也不认识我。我依然到处演讲,推广昆曲热忱不改,希望有比我更年轻的人也做这样的事。
21CBR:如何看待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比如“国学热”?
白先勇:国学一定要复兴,要看由什么方式传播。
21CBR:你还会写小说吗?
白先勇:大家都在等我,慢慢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