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自治县2013年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显著
2014-10-22何俊涛
何俊涛
[摘 要] 动物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2013年,双江自治县在继续推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动物防疫新模式的形势下,大力推广生猪“321”免疫新技术,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显著。
[关键词] 动物防疫 整村推进 新技术 成效显著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9-0256-01
一、背景
双江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以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种民族为主体的自治县,国道214线穿城而过,是通往西双版纳及孟定等口岸的主要通道。县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无天然屏障,年平均气温20.4℃,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复杂的自然环境和温和湿润的气候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造成双江自治县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从2011年起,根据省、市业务部门安排部署,双江自治县按照要求建立了1个整村推进示范镇和5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开始试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防疫新模式。在示范镇(村)建设取得成功后,从2011年8月起,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始施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防疫新模式。2013年2月,县畜牧兽医部门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生猪“321”免疫新技术(“321”免疫注射新技术,是指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疫苗同时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同等剂量混合为一针后在猪耳后颈部右侧肌肉注射,左侧肌肉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
二、主要做法
1.行政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全面部署。为切实做好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县人民政府和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高度重视,在春秋两防工作开展前都要组织召开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对全县的春秋两防工作作安排部署。
二是健全机构、落实责任。首先是县、乡均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或领导小组,由县、乡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其次是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与各乡(镇)、农场;县级业务部门与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各乡(镇)人民政府与各行政村逐级签订责任书,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了防疫责任。
三是加大督查、严格考核。首先县人民政府以政府督查室牵头,抽调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防疫工作专项督查组,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也抽调专职人员组成防疫工作检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农场的防疫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并要求限期整改。其次是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考核。2013年11月,县重大办抽调相关成员单位人员组成两个考核小组对全县四乡两镇两农场进行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考核,并进行现场评分。
2.技术措施
一是强化培训。首先是加强防疫技术指导。县级业务部门抽调专技人员组成防疫技术指导组,分片挂钩到各乡(镇)开展防疫技术指导。其次是加强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强化全县动物防疫员对动物疫病防控的认识和了解。
二是强化宣传。县畜牧兽医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利用科普宣传活动日、赶集日等节日,通过广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和在主要交通干线旁喷刷动物防疫宣传口号、宣传牌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三是强化监测。首先是认真做好免疫效果检查和监测,免疫结束后,及时采集血清送检,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村组及时进行补免,从而保证免疫整体效果。其次是加大疫情排查力度,及时发现疫情隐患、及时排除;再次是加强疫病监测、密切监控疫情动向,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疫病监测站,以行政村为依托建立疫情监测点,以村民小组为重点设立疫情监测人员,形成了乡村组立体式三级疫情测报体系。
四是强化管理。首先是规范免疫信息管理。养殖户手中有《云南省畜禽免疫户口册》,规模场建有免疫档案、村防疫员手中有散养户免疫档案,乡(镇)畜牧兽医站建有电子档案并由专人管理。其次是明确专人管理疫苗,严格按规定运输、贮藏和使用疫苗,确保疫苗合格、免疫有效。再次是对规模养殖场实行“挂牌”专项管理,一个规模养殖场确定一名业务部门领导,一名县级技术人员,一名乡(镇)级技术人员挂钩联系,做到防疫制度上墙、兽医室规范、免疫程序科学、免疫档案健全、病死畜无害化处理。
三、取得的成效
1.防疫方式转变
自推广“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防疫新模式和生猪“321”免疫新技术以来,改变了以往全靠村级动物防疫员单打独斗的局面,将全县动物防疫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通过开创性组建形式各异的免疫突击小分队,分组逐户突击,一家一户落实,一组一村推进,彻底做到了不漏户,不漏畜(禽)、不漏针。
2.免疫效果显著
一是免疫时间缩短:自实施生猪“321”免疫新技术以来,生猪免疫时间由原来的3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15天。春秋两防免疫时间由原来的40多天缩短到30天。
二是2013年,全县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是免疫应激反应及死亡率减少。据统计,全县牲畜免疫应激反应236头(只),比2012年减少85头(只),免疫应激死亡36头(只),比2012年减少62头(只)。
四是取得四个提高。首先是群体免疫密度提高。2013年全县县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分别为95.21%、91.94%、95.69%、96.62%,分别比去年提高1.78、2.21、3.51、2.49个百分点。其次是免疫抗体合格率得到提高。全县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合格率分别达81.85%、90.42%、82.73%、99.09%,合格率排名全市前列。再次是疫苗利用率提高。2013年全县疫苗利用率达93.49%,比去年提高1.34个百分点。第四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随着免疫方式的转变和生猪免疫新技术的推广,极大减少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免疫质量。
四、取得的经验
1.领导重视是前提
双江自治县的动物防疫工作发生积极的变化,是县、乡各级政府和干部充分重视的结果。抓好动物防疫工作,是实现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正是从这个高度出发,各级政府领导自然地增强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下大气力来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实现县乡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大的行政推动力,把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2.保障到位是基础
一是人员保障到位。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把技术人员挂钩到乡(镇)、乡(镇)技术人员挂钩到村进行防疫指导,极大的提高的了乡(镇)、村的防疫水平。二是物资保障到位。在防疫开始前准备好防疫所需的疫苗及其它物资并分发到各乡(镇)。人员和物资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3.做好宣传培训是根本
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对动物防疫法规的知晓率,确保了全县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增强了养殖户自觉参与防疫的意识,是实现群防群控防疫目标的根本。
4.创新整村推进是手段
一是创新的把村民小组长也纳入免疫小分队成员当中来并任免疫小分队队长,在开展免疫过程中效果突显,免疫速度得到加快,免疫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
二是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防疫新模式,改变了以往全靠村级防疫员单打独斗的局面,将动物防疫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档次。通过开创性组建形式各异的免疫突击小分队,分组逐户突击,一家一户落实,一组一村推进,彻底做到了不漏户,不漏畜(禽)、不漏针。
5.强化督查考核是保障
县人民政府、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成立督查检查组,深入一线开展明察暗访,并随时对重点区域和工作不力的乡(镇)、村、农场进行专项督查,对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限制查办、跟踪落实。防疫结束后,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激发了各乡(镇)和农场开展防疫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动物防疫工作不再是畜牧兽医部门一枝独秀,各级政府部门已经成为防疫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芳贵等. 动物防疫新模式——"逐村推进集中免疫" [J]. 中国牧业通讯,2008(3)
[2]樊治琦等. 金昌市金川区动物防疫模式[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8)
[3]李雪霞等. 大理州推行“整村推进”动物防疫新模式的主要做法和经验[J]. 云南畜牧兽医,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