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014-10-22吴海军刘宏文马晓伟
吴海军 刘宏文 马晓伟
杨树属杨柳科,落叶乔木。我国有50余种,广泛用于生态防护、三北防护、农林防护和工业用材;也是道路绿化,园林景观用非常优秀的树种,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
杨树的用途广泛,其病虫害的种类也繁多,下面本人根据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对几种杨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做简要介绍:
一、杨叶锈病
1.发病症状
感病杨树叶背先是在叶片背面产生桔黄色点状斑,表皮破裂后以后长出黄粉堆,疤粉堆逐渐扩大,病情严重时黄粉堆连接成片覆盖整个叶背导致叶子提前脱落,影响光合作用,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该病严重影响幼苗生长,除导致叶片枯死提前凋谢还将使新梢木质化程度降低,冬季易遭冻害,来年放叶推迟。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后,形成黄色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黄色粉堆,即锈病病菌的夏孢子堆。严重时夏孢子堆可联合成大块,且叶背病菌部隆起。受侵叶片提早落叶,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叶片枯死。较冷的早春可在病落叶上见到赭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的疱状物,即为锈病病菌的冬孢子堆。
2.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松杨栅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由气孔侵入,产生夏孢子堆,该病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2.1杨叶锈病的发生与转主寄主的距离有关
杨树与落叶松相距越近,感病越早、病情越重,反之则发病晚、病情轻或不发病。以我场苗圃为例,苗龄相同、密度相同、立地条件相近的两片大青杨,距落叶松近的一片感病较重,而远离落叶松的一片则感病较轻。
2.2杨叶锈病的发生与杨树品种有关
青杨派感病重,合作杨、北京杨等中等感病,加杨、健杨等有一定抗病能力,山杨、黑杨等最抗病,以我场为例,大青杨较3309杨和小青乘黑杨感病严重。
2.3杨叶锈病的发生与苗龄有关
幼树比大树易感病。在我县,于3月底4月初气温升高到15~16℃时病芽便陆续出现。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开,经3周左右便干枯,病芽主要在枯条上部为多。病菌芽陆续出现的时期为4周左右,但大量出现主要在4月中下旬。由于夏孢子的重复侵染,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到7、8月份,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不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侵染,故病害进入平缓期。到9月初,气温逐渐下降,随着枝叶的二次抽发,病害又进入发展阶段,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期,到10月下旬,由于温度不断降低,病害便停止发生。
2.4杨叶锈病的发生与立地条件及气候条件有关
涝洼地块、苗木密度过大通风不畅及降水较多年份杨树感病早且重,反之则晚而轻。
3.防治
3.1抚育管理
3.1.1扦插幼苗选在远离落叶松的高燥地块,保持排水良好并确定合理的密度,避免因排水不畅通风不良而诱导锈苞子萌发。
3.1.2优先选择抗病树种。
3.1.3加强苗期抚育管理,及时进行掰芽、除蘖等抚育措施,清理过密枝叶,清除病叶集中焚毁。
3.2化学防治:
3.2.1防治措施:
除采取以上措施外,我单位在苗圃地于二零一二年春夏两季对较易感病的大青杨扦插二年苗(C2-0)使用不同化学药剂进行了防治对比实验。该实验设四个样地和一块对照地,第一块样地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施用1%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其余三块样地于6月至7月中旬每隔15日分4次分别施用代森锌、多菌灵、甲托;对照地不使用除杀虫剂外任何药剂。(以上三块样地和对照地均可使用杀虫剂)
二、杨树灰斑病
1.俗称黑脖子病多危害苗木,发生在,嫩枝梢上,引起早期落叶。一般7月份开始发病,在叶下面生圆形褐斑,逐渐变灰白色,雨季多在叶尖、叶边上生大块黑色死斑。新枝稍得病成段变黑死亡,下垂或折断。8-9月发病最盛,9月末停止发展 。该病害对集约经营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是一种危险的病害。我县的北方型杨树如中林46、107等杨树感染此病害较重。此病害的显著特点是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不超过1毫米,黑褐色或褐色。小斑点常汇成较大黑色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故称黑斑病。该病害由半知菌黑盘孢目的盘二孢属病菌引起。
2.防治方法。及时间苗,叶子太密的打下底叶通风降温,减少发病;6月末开始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1:1:125-170的波尔多液,每15天一次,喷3-4次。①加强苗圃管理应选用抗病品种育苗注意及间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排水等田间管理减少发病条件苗圃应避免连作或避免苗圃设病植株附近计划换茬育苗种带菌需化处理防止实苗发病用85%百菌清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甲基托布津定喷粉处理干燥种②合理密植、及间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清扫林内落叶减少病源③发病期间苗圃林用300倍波尔液或85%代森锰锌350倍液喷洒雨季喷药药水应加入0.5%明胶(或豆粉汁、豆浆)防止水冲洗掉并应随清扫处理病叶、落叶消灭病原菌6月旬喷50%菌灵700倍液或35%百菌清600至800倍液或0.3%尿素及磷酸二氢钾混合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