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商业步行街的文化建构与审美需求
2014-10-22杨蕾王薇薇徐钊
杨蕾 王薇薇 徐钊
摘 要:消费时代的来临,使得商业步行街迅速发展,商业步行街的文化建构问题,成为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商业步行街的文化建构与审美需求的问题,为解决城市的消费行为和环境压力,无论是现实性、理论性、科学性,商业步行街的研究应该走进人们的视野。
关键词:环境设计;商业环境;步行街;文化建构
1 商业步行街的缘起
消费时代的来临,使得商业步行街迅速发展,商业步行街的文化建构问题,成为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代社会,在经济繁盛和审美疲劳的双重环境中,人们的需求不再只是偏向于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反映出了人们追求的各种形式的审美需求,现如今消费和审美已经成为一个互相逆转的过程,二者之间已经在相互转化中。
商业步行街原指的意义是指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于商业中心的繁华地段,为市民消费、休闲、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需要而兴建的,是一条步行的购物街道。商业步行街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被称为“人们文化生活的博物馆”,也是消费社会中最典型的物质文化构造。
商业步行街的产生,主要是为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服务于大众消费而兴建的。但是,它最初的意义只是供人们消费的徒步街道,与“商业”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后来,汽车的频频出现,给人类和自然带来了很大危害。例如,尾气、噪音、燃料耗费、车祸等,频繁的消费负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反思。后来,车辆被禁用,街道变成了只能人们步行的构造。可见,步行街在最初意义上具有以人为本价值取向,但是几年之后,商业利益的驱使,大量商业性元素的运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这种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而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至今,商业步行街已成为现代化都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商业步行街的消费
商业步行街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消费文化与审美文化的紧密结合,意思就是一条好的商业街应该同时具备这两种文化元素,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们物质消费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没有了步行街,城市将失去它的核心力量,从而也使消费文化受到严重影响。其实消费需求它从根本上来说是属于步行街文化建构的驱动问题,如果没有这一需求力量,那么步行街就不需要重新被建构。
关于消费文化与审美需求的问题,马斯洛曾指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区分的,而且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以后,才可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审美需求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需求,它代表着自由的向往和超越生活的境界。
从历史角度看,审美感性不同于消费感性,审美快感也有别于消费快感。消费感性和消费快感作为底层的感官需求在审美和艺术两者中必须被克服。然而,在美学的历史上,消费就变成了完全陌生的、不同于其他的存在。尽管如此,“审美”一词的语义却是充满歧义、含混不清的。韦尔施在其《重构美学》一书中认为,由“审美”的多重语义所组成的意义,不能在严格意义上表示“根本的东西”,而只能呈现为复杂的意义结构。然而从以上对“消费”和“审美”两词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底层的历史意义逐渐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在现代语境中的关系重组,即这对立的两者,慢慢走向耦合。
3 商业步行街的文化建构与审美需求
商业步行街的文化建构问题其实就是对步行街的规划、设计,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可能涉及社会、历史、环境甚至更重要的历史文脉的问题。商业步行街的建构问题其最根本上说它是一个不断丰富层次的过程,也是在消费社会和审美过剩的当下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从心理学上来看,需求就意味着某种匮乏,匮乏就意味着人们要追求更接近自己心中的需求,只有这种需求被满足了,才能克服这一负面效应。然而在这种意义上,需求只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它给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动力。对于步行街的文化建构也是如此。这样显而易见的就是,步行街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问题。
从经济学上来看,需求就意味着市场,市场就意味着有利益可争取。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商业步行街,不得不考虑大众消费的市场需求问题。只有适当的消费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才会带来步行街的不断丰富,不断提高,蒸蒸日上的景象,由而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收入,这就是商业步行街必须关注人们需求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是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来看,需求则是另外一种含义。马克思指出,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正是由于资产阶级的需求不被满足甚至极大匮乏,才会催生阶级矛盾,进而带来历史的变革。而人的需求不可能是自身存在的需求,这种需求是被激发出来的,受逻辑思维支配的。从而这种需求是不存在的,是被模糊出来,被虚构出来的。
之所以必须考虑商业步行街的文化建构消费和审美平衡的问题,是由这二者之间在当代语境中的相互依存所决定的,二者之间已经相互转化,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而步行街的文化建构就是这种关系的一种表现而已。具体到消费与审美问题,二者之间的连带关系一旦被抽空,就意味着消费活动无法展开,同时,审美也变成了一种日常化的体验了,这种感觉其实是一种快感体验,这种快感体验实际上正是由消费转化而来的,这种审美过程也正好刺激和激发人们对于消费一个至关重要的冲动的感觉。总之,“合理的需求”一定是存在的,这种合理性也是从总体上反映出来的,每个人依然存在着与其内心相一致的需求,即便存在虚假需求,这一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真实的,是在一定意义上有其合理性的。因此,商业步行街的文化建构应从需求出发,因为人们在步行街上的需求是既定存在的,是非常真实的。所以,消费和审美这两种需求必须同时被应用到商业步行街的文化建构上来,必须同时得到文化的再现,否则就很难打造一个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步行街。
4 总结
商业步行街作为日常消费和审美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正如李泽厚所说,永恒地守护着人生是美学不朽的圣职,而现代商业步行街的最初的存在意义正与这一观点不谋而合。商业步行街本是为解决城市的消费行为、交通通畅和环境压力而兴起,无论是现实性、理论性,商业步行街的研究应该走进人们的视野中。总之,消费与审美都已经告别了传统,走向了新的时代,如今这种意义的消费和审美经常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然,尤其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商业步行街。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新时期文学审美特征论及其意义[J].文学评论,2006.
[2] 林建煌.消费者行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杨魁,董雅丽.消费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4] 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 张笑寒.商业步行街的地域文化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6] 肖松.商业步行街情结意义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05.
作者简介:杨蕾(1989—),女,河南开封人,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