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毕业音乐会的设计与实施探析

2014-10-22李臻

艺术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音乐会钢琴分析

摘 要:毕业音乐会作为地方院校毕业时候的一个总结以及回顾,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无疑是极佳的形式,学生学了三年的成果也得到了有效的检验。学生不但可以在舞台把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示给大家,更为之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进入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毕业的筹备工作在毕业音乐会中显得非常重要。例如,曲目的设计,曲目的分析,以及音乐会进程的安排等,都是需要学生进一步花费时间去解决。本文主要从地方院校毕业音乐会的设计意义入手,对毕业音乐会音乐的设计选择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会;钢琴;设计;分析

0 引言

毕业音乐会的设计是对高等教育阶段一个重要的总结,设计的思路要简单明了。本场音乐会的设计主要是依据音乐发展的历史潮流作为主线。从钢琴诞生到今天,不同时期的作曲家都在音乐中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优秀钢琴作品在数量上更是不胜枚举。在众多浩如烟海的钢琴曲中选择出一部适合毕业的音乐会作品,还要符合毕业音乐会的主题以及个人的演奏风格,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1 设计的目的以及意义

不少高校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都要求演奏一场毕业生的专业学习汇报,主要是以音乐会的形式开展。作为对学生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考核。采用音乐会形式,对学习开展一个系统的总结以及检验,在音乐会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身演奏里的不足,进而改进,不断使得专业水平的提高。这样就达到了音乐会设计的最终目的。高水平音乐会,必须要将设计曲目出发点。演奏的内容要丰富多彩,曲目的风格要多变,充满吸引力。在音乐会的设计形式下,音乐会中不同作品风格以及特色将被梳理,可以更加深入地对相关时期进行熟悉,对不同的派别思想进行熟悉,在理性上使得几首乐曲有深刻清醒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演奏帮助极大。同时为音乐会顺利开展形成下扎实理论的基础。

2 设计音乐会内容及曲目赏析

2.1 第一部分——G大调《帕蒂塔》第五组曲——Partita BWV829 巴赫

《帕蒂塔》(partita)是J·S巴赫于莱比锡时期创作的键盘音乐作品,它以庞大的结构,丰富的体裁,以及独特的音乐语言,在钢琴复调音乐教学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我国现在各大音乐院校中采用的复调教材大多数为巴赫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而对《帕蒂塔》的运用并不广泛。

(1)前奏曲——Praeambulum。Praeambulum,本词来源拉丁文,意思是“前奏曲”。和prelude比较,有着对观众注意力强烈吸引力的特点。通过华丽地导入主题作用。使用,它虽然被标做前奏曲,但是,实际上是托卡塔式的一首乐曲。它还是一首意大利形式的小型协奏曲。因为G大调所拥有的独特个性和影响,本曲在演奏特点上具有欢快和明亮特色。这首钢琴曲具有自由的创作风格,表现出作曲家卓越的协作技巧。在乐曲中,有着许多的斯卡拉蒂因素。在本钢琴曲中,主要使用了类似于舞曲的一种节奏,演奏的时候要演奏出轻快速度。本区的构成有两大部分,结构长度基本相等,尾声中的调性上体现了一种回归,表现出在调性中的统一的原则。 (2)库朗舞曲——Corrente。库朗特Courante,本意是——“奔跑”,主要是以弱起短音符,和紧随之后的同音反复,作为特征。库朗特因为和其节拍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意大利式,节奏快速并且热烈。另外一种是法国式的,演奏的速度为中速,主要是3/2或者6/4拍。从头一直到尾充盈着十六分的音符,乐曲好像一连串疾驰的音符。 (3)小步舞曲——Tempo di Menuetto。本曲小巧玲珑,3/4拍,是洋溢着路易十四时代那种优雅的宫廷气氛的舞曲,性格单纯、沉着而高雅,中庸速度。[1]最初作为法国的布列塔尼的一个地方舞曲,之后在宫廷中逐渐盛行,是一种比较强调每拍都稳定在1K的中国二拍子舞曲。这首作品中,留了小步舞曲这个名称,但演奏的时候却是另一种风格。整曲诙谐并且非常优雅。乐曲的特点,结合作曲家的要求,需要出现节拍不同关键的一个强音。同时因为这些强音的本身,循环是周期性的,所以就成了两个拍子。但是在演奏的最后,却又回到三拍。 (4)基格舞曲——Gigue。基格,在拉丁文里的意思是,快速苏格兰舞。基格主要有两种式样,一种是意大利式,节拍为6/8拍或者3/8拍;另一种是法国式节拍是6/8拍或者4/8。前三个前奏曲都是以十六分音符的单一节拍写成,但是在以降E大调,一个庄严而不透明的调性写成的第四号组曲中,却是以八分音符进行的,比其他前奏曲慢上一倍的节拍进行。然而无论和声自始至终再怎样美丽,再怎么发展怎么转调,巴赫明白它有变得多少单调起来的危险。[2]

2.2 降E大调的第二十六钢琴的奏鸣曲——Lebewohl Sonata OP.81a贝多芬

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以它那慷慨激昂却又朴素至极、感人至深的旋律,至高的美学价值和丰富的内涵,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独树一帜。贝多芬把钢琴奏鸣曲这一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提高了钢琴奏鸣曲的艺术表现力。告别奏鸣曲是连接贝多芬中期和晚期作品的桥梁,这其后的作品中,[3]贝多芬更多地表现出深沉而非激烈的情感。因为要表现出乐曲中承载的深情,告别奏鸣曲也被认为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最难演奏的曲目之一。而最后一个乐章的演奏也具有一定技术上的挑战性。

(1)第一章——《告别》。“告别”,慢板,降E大调,主部为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贝多芬在慢板开头3个音符上标注“告别”,这一动机贯穿整个乐章。第一主题的二三小节、第二主题里以长音符都承载这动机。尾奏从第一主题发展开始,两手奏出连锁形“告别”,营造出令人回味的氛围。充满喜悦的活泼,充满像透明的光缤纷错杂一样的美,而且尾奏中孕育有感慨万千一样的情感。 (2)第二章——《人去楼空》。第二乐章充满了“美妙并且忧郁的行板,情感淳朴并且简洁。浮动旋律线中有着幽寂歌唱着孤独一首歌曲,表达出来达了友人在走之后寂寞感情”。乐曲使用了疑问的音调,作为核心,目的是对孤独以及怀念的情绪有着一个过渡的作用。在不断的转调过程中,传达出演奏者最深切的伤感。 (3)第三章——《归来》。全乐章是由十六分音符进行快速奔流开始了乐章,反映了朋友在重逢时候,出现喜悦以及乐观的情绪。主要承接的主题引子,是在内心深处发出的,充满了它和蔼可亲,甚至是女性典雅性格以及舞曲特色。本章乐曲总是让人产生离调,让人倍感到新意。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织体,细微波浪烈性的节奏形式,使得副主题移调能够再现初夏。尾声特点简洁,具有欢呼声般明亮即兴的性质。全曲在欢腾的气氛中缓缓结束。

2.3 a小调钢琴的协奏曲——OP.54舒曼

《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舒曼一生所创作完成的唯一一部钢琴协奏曲,也是舒曼最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之一。他的作品并荣列为世界五大钢琴协奏曲之一,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影响力。舒曼把它称为“介乎交响曲、幻想曲、协奏曲和大型奏鸣曲之间的产物”,说明这部作品并不机械袭用现有的曲式结构。为了求得戏剧表现的矛盾统一,他主要运用变奏发展的原则去丰富奏鸣曲形式。例如,第一乐章是用带有引子的奏鸣曲形式写成的,但由于音乐的叙述富于幻想的特性,又使人觉得仿佛是一首自由的变奏曲。乐章开始时是一小段的短引子,这是在全乐队奏出一声强和弦后,钢琴演奏的华彩式的一段带附点节奏的下行和弦乐句,继而双簧管便奏出这乐章的基本主题,独奏钢琴跟着立即接奏并加以发展。

(1)第一乐章——Allegro affettuoso。本章节热情并且具有感情的快板。a小调是4/4拍子,演奏的方式是奏鸣式的。本章节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在整个的乐曲的发展中,主要是将基本主题使用变奏自由方式,进行多次的反复来呈现构成。 (2)第二乐章——Andante grazioso。本章节的演奏具有优雅的行板,调子是F大调,节奏是2/4拍子。这个乐章充斥着非常甜美感情,宛如一首浪漫并且温和的牧歌。A段,有人认为,这里主要是描写主人公克拉拉本身动人的形象。[4]B段,主要是建立一个明亮C大调之上,使用大提琴能够演奏出比较悠长对比的乐句。 (3)第三乐章——Allegro vivace。本章节的特点是活泼。调子是A大调,节奏是3/4拍。演奏形式是奏鸣曲。在之前的两个乐章中,钢琴的演奏,时而抒情同时充满了幻想,具有钢琴特质,轻巧机灵和光辉的活力。但是在第三乐章作曲者感情才充分发挥。钢琴辉煌表达出第一章的第一主题中——“乐思”,它变成切合音乐发展中的辉煌三拍子。

3 音乐会实施过程

3.1 音乐会流程安排

首先,在导师耐心指导下,对音乐会曲目确定。其次,为音乐会的曲目,进行资料的查找。再次,学习音乐会将要表演的曲目。最后,和指导老师进行合伴奏。几个阶段准备结束后,进行走台,对熟悉场。在预定的实践开始音乐会。

3.2 突发问题的解决

首先是,演奏的准确度的问题。对句法、音色以及力度,是否有精准,是否生动进行反思。把这些问题的文字和音像资料细致读谱,再现乐曲创作时候的原貌。其次是,体力不足的问题,在进行音乐会演奏前,增加体力以及耐力。开展适度体能的锻炼。最后是,舞台紧张的问题。[5]演出同练习是两回事,在多次演出练习之后,只专注度演出,“分神”情况的出现,在平时的训练时,就需要相应表演练习。保证演出时候,可以全神贯注在音乐的演出之中。

4 结语

艺术的学习,艰辛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快乐也将伴随在左右。地方高校通过毕业音乐会的形成,学生在(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自我表达和汇报中,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艰辛,同时收获了自我的价值。相信我们通过曲目精心的准备以及设计,可以提前将乐曲细致分析,在导师耐心的指导下,刻苦练习打好基础,对不同的环节进行充分的准备,音乐会也会按照计划顺利开展。秉承对艺术的追求,一定会给我们的高等教育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最后谱写出最美的人生乐章。

参考文献:

[1] 李秀军.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分析与鉴赏[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 列维斯·洛克伍德(美).贝多芬音乐与人生[M].刘小龙,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3] 林华. 我爱巴赫——巴赫钢琴弹奏导读[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 卡尔·车尔尼(奥).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释[M].张奕明,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5] 科尔比(美).钢琴音乐简史[M].刘小龙,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6]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臻(1986—),女,河南驻马店,硕士,黄淮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音乐会钢琴分析
搞砸的音乐会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失败的音乐会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纸钢琴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