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市区会展产业发展研究

2014-10-22邰莉莉束霞平刘健

艺术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盐城文化研究

邰莉莉 束霞平 刘健

摘 要:盐城市区目前已建设了29座会展中心,会展业的发展反映这座年轻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笔者以盐城市区较为著名的四大展馆为例,对目前盐城会展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个别访谈,对会展业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新四军纪念馆的“红色文化”、海盐博物馆的“生态文化”、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城市文化”以及国际会展中心的商业氛围,剖析四大会展的主题特征、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现四大会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发现现阶段盐城市区会展业的模式,求出更好的盐城市区会展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会展产业;文化;盐城;发展;研究

0 引言

浩瀚黄海之滨,神奇的盐碱地,582公里绵长的海岸线,2000多年的海盐文化,孕育了这座城市——盐城。1983年盐城建市后,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不足10万人口的县级市发展到现在近百万人口的地级市。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提高的还有丰富的文化生活,会展业的新兴发展,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独特的城市资源视域下,盐城的会展业谱写出自己独特的篇章,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下,盐城会展业快速发展,本文着重于发现市区会展业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式,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更好地提高市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1 盐城会展业之现状:以四大会展为例

盐城市区仅包括亭湖区、盐都区的部分和经济开发区的部分,面积167公里,常住人口约129万,这里是盐城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会展业的发展异常迅速。新四军纪念馆的“红色文化”、海盐博物馆的“生态文化”、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城市文化”以及国际会展中心的商业氛围,使得四大会展从盐城市区29个会展中脱颖而出,它们见证了盐城的历史,展望着盐城会展业的未来。

(1)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展现铁军红色风采。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主要分为主展览馆、人物馆、碑林、群雕、园林五个景区。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展现了盐阜大地新四军抗战史和华中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建设,展示了新四军与盐阜大地的群众联合抗日的历史过程。主馆区的大厅正门上方镶嵌着蓝白相间的“N4A”臂章图案,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高度评价了新四军的丰功伟绩;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教导后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屏风上,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42年的手书《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参观者感受到在“皖南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重建新四军军部,破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取缔新四军的图谋,挽救了中华民族于危亡的坚强意志。[1]

(2)海盐博物馆演绎2000年海盐文化史。中国海盐博物馆2006年经国家国务院批准命名,2008年对外开放,是反映中国海盐史籍文化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处于盐城市区历史著名的人造运盐河——串场河与宋朝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最高奖“梁思成”奖获得者程泰宁先生担纲建筑设计,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了馆名,上海世博会标识设计师邵宏庚先生担纲室内展示设计师。[2]中国海盐博物馆分序言大厅、生命之侣、追溯盐踪、煮海歌、盐和盐城这五个部分。为了全方位保护和研究、多角度立体化地收藏、中国海盐文明史料,充分反映和展示中国海盐历史文化。[3]

(3)盐城市规划展览馆阐述从过去到未来。盐城市规划展览馆是展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描绘城市规划蓝图,创新规划公示方式的新型专业化场馆。[4]历史厅展示了从公元前119年创设盐渎县到1983年盐城建市这一时期盐渎县的盐业发展、历史建筑、民俗风情、传统经济建设的文化发展,再现了盐城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现代厅介绍了建市后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发展格局,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的生态环境,景观轴线以及经济发展现状。未来厅展望了城市建设2004年至2020年的发展情况,描绘了盐城生态的概念并构建了新的城市竞争法则。

(4)国际会展中心呈现城市化脚步的迈进。盐城国际会展中心2010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满足大型会议、专题展览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会展场所。中国东部沿海汽车博览会每年9月都在这里盛大举办,给这里的群众以高端的感官享受。2013年的省农洽会,22亿美元的订单创历届省农洽会之最,盐城的百姓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特色产品,让大家感受到盐城农业的蓬勃发展。

2 盐城市区四大会展存在的问题

(1)投资额度低且回报率小。四大会展均市委市政府主导,盐城市文广新局管理,财政收入来自财政拨款以及场地出租,通过对会展的经营状况进行调研。新四军纪念馆自建成以来,老一辈红军战士怀着对历史的崇敬,他们自己及其子女给纪念馆捐献了他们抗战时期使用的物品,但相比同类展馆,受到的捐献物品数量少且不精。在市文广新局以及市博物馆的双重领导下,海盐博物馆工作人员达64人,但海盐博物馆得到政府的投资额度较低,加之海盐博物馆只接受系统内部租借,收入杯水车薪。盐城市规划展览馆隶属于市规划局,管理层为局领导兼任,工作人员仅27人。政府拨款以及市规划局对这座展览馆的投资不足,回报率更无从谈起。四大会展中仅一个会展的回报率为之较好,这是值得反思的,这不是市政府所追求的也不是市文广新局所期望的,但事实却是如此残酷。

(2)硬件提升但软件仍欠缺。盐城海盐博物馆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展现海盐文化,逼真的效果仿佛把我们带回到几千年前。但是海盐文化特征体现不够明显,盐雕工艺品没有发挥极致。城市标识没有完全运用,虽然海盐博物馆中有一定数量的盐雕工艺品,但制作精良的工艺品在市场上,来参观的群众看到的多是些中档产品。展馆中的其他工艺品,表现方式和表达内容更趋向于民间传统技艺,工业化生产在其中的运用少之又少。盐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沙盘模型数量位于全省前列,但整个设计没有特别之处,二楼的生态厅因长期不对外开放,空气中弥漫浓重的油漆味;互动式自驾游展厅,因维修无法开放;LED大屏播放的城市宣传片,因维护不当导致无法正常播放。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四军纪念馆作为苏北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登记区没有存放包裹的地方,馆内没有饮料售贩机,整个基础设施与展馆极不配套。对外开放程度低,一些展馆周二、四、六对外开放,限制了参观的频率,有的展馆仅安排了2~3名讲解员,居民参观不提供讲解,展馆过于形式化。宣传推广力度欠缺。缺少主题性活动,展馆“默默无闻”,VIS,在这些展馆中见到的是少之又少,设计元素,在这里的运用几乎为零。除国际会展中心,其余展馆参观均人工登记,参观者连一张纪念门票都无法得到。四大会展中,仅海盐博物馆有敷衍性的网页,网站更是没有,一些会展甚至连WIFI网络都没有,更谈不上客户端、公众微信,这样的自媒体了。2009年以后,盐城市区又新建了10个会展中心,从建设的数量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是乐于发展会展业的,缺乏充分的调研,只注重兴建数量,却忽视会展品质、经营、管理的建设行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得部分市民认为这是在浪费公共财政,对公民纳税行为的不尊重。

(3)留住人才成为发展难题。四大会展中工作人员不足,懂专业,技术过硬的更是少之又少。人事招聘,要经市编办批准,优秀人才地流进,受到了限制。宣传力度低,缺乏专业的会展操作团体,对本地会展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走出去进行人才招聘,更没有引进人才的机制。政策不扶持,人才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懂行的人才不愿来。盐城会展业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会展发展氛围不浓,不能吸引人才,会展经纪人不屑于来;在人才培养上都没有明确的机制,缺少学习交流的机会,发展的机会渺小,设计专业人才不肯来。这些都是人才难进来,难留住的重要原因。

(4)缺乏活力机制状况平庸。四大会展除国际会展中心,都是非营利性质的,所有的财政预算仅靠政府支出,他们的工作在创新方面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沿用传统管理模式,普通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激情,全额拨款的性质下他们缺乏自主经营的意识,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性,即使存在创新思路也不被重视,不被批准,严重打击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HR,在这里根本无从提及。盐城会展业缺少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没有会展协会,会展单位本身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意识薄弱。市委市政府对会展的干预过多,但扶持得少;文广新局对会展却是“不闻不问”的态度,不争取资金,也不宣传推广,没有明确的工作思路,造成了“懂行的人不管理,管理的人不懂行”的怪异现象。

3 盐城市区会展业发展路径

(1)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倾斜力度。盐城的会展发展缺少经济激励,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海盐博物馆内盐工艺品的制作大师也因得不到经济回报,而将作品置于市场售卖不愿无偿供给展览。在城市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会展的经济投入,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经济平台。实行人才补贴政策,以现金的形式发放一部分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购房上推行政策补贴,让他们更乐于留在盐城。由政府为主导打造专家团体,让人才有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实行稳定的生活平台基础上,有充分的不断学习进步的养分空间稳步发展。

(2)大力发掘城市地方文化特色。“海盐文化”在漫长的城市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形式最多彩、可结合于城市会展建设中的底色也最丰富,这些是盐城文化的“根”。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强调“海盐文化”这一特色元素,一方面充分展现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可以展现盐城地域发展的特征风貌,并且可以完整地传承、发扬悠久的历史文脉。盐城这片东方湿地上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典雅的丹顶鹤,充满神秘色彩的麋鹿,这些元素,也是很好的创作元素,加以艺术创作,以抽象化的形态表现其具象化的城市名片,让我们城市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3)扩大对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积极引进熟悉会展策划和运作、组织和实施、操作规则和方法的职业会展人和会展经纪人。[5]提高报酬,完善相关人才引进项目,让有设计才能的会展设计师肯来盐城,让懂行的职业会展人留得住。鼓励会展企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推动经济的增长。根据全市发展的规划、布局,立足长远,拟好初步的政策,搭建平台,按照发展实际需求不断扩充专业人才的储备,并也可适当的支持本地区的高校专业发展。人才的自我发展,由点及面,才能使整个会展业不断进步。因此,如果能够适当提供生长的“营养液”,才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首先,争取其他地区的优秀专业专家人才,定期定点组织交流会、研讨会。其次,整合当地的有利资源,提供学习、培训的场所和机制。最后,催生接轨的企业,实行绩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才追求的积极性。

积极利用本土资源,我市有2所本科院校,均设有与会展设计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会展展馆进行参观、学习,鼓励学生在这些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3所高职院校均设有相关工作室,校方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工艺品的研究,制作、设计中去。密切联系文化团体,倡导当代艺术名家的桑梓情怀,不间断的鼓励文化名人来我市策展。2014年8月15日,由吴为山教授策展的“情满桑梓 雕塑盐城”当代青年雕塑展览在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盛大开幕,并邀请了《中国文化报》对该届展览进行宣传报道,盐城市美术家协会、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对展览的大力支持,有效地提升了盐城市的文化知名度。这些文化名人,他们出生于盐城,比我们更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盐阜大地孕育了他们的艺术梦,他们对盐城艺术思维的认识有自己的理解,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一次展览,更是一颗赤诚的游子心,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才去做,我们深知他们做得更专业,更美好。

(4)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学习交流。人机互动模式的运用,多媒体的运用以及趣味性展品的设置、投放,是盐城市区会展业中所欠缺的,只有不断学习交流,拓宽工作思路,寻求解决方法,才能发现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和更新。上海市规划馆里人机互动模式的广泛运用,不仅加深了会展效果,更让观者对展馆本身有了情感的联系;上海科技馆一楼部分区域租借给漕河泾工业园,这样既符合自身主题,又顺利完成宣传任务的操作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盐城会展业的发展有自身的特色,2000多年的海盐史、近半个世纪的红色文化、独特的生态资源、发展中城市神奇的发展速度,这些都是城市的地方文化,发展的过程,有无数的汗水和艰辛的付出。

4 结论与展望

在未来的会展业发展中,多媒体、超媒体技术随着互联网进步不断发展,拓宽会展业的发展领域,使得会展业更深入、更具体;虚拟技术的拓展,加强更多的互动模式,参观者更多地参与到会展中去,会有更好的会展效果,激发会展设计师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展现方案。沿海开发,给盐城以发展契机,政策的扶持,推动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会展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分支,可优先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优惠与便捷。

开放的盐城,为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工作舞台,愈落后,愈告诫城市,人才的宝贵;愈年轻,愈警训城市,学习的重要性;引进来、走出去、培养起来,不断提升人才后备力量,为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文化团体的强强联合将促进文化理论与文艺创作的不断结合,赋予产品以新的历史使命,“历史”、“红色”、“生态”相结合,促进产品的多元化与实用性,城市名片更加深入、具体,富有情感。

城市会展设计的发展,需要人们不懈的努力,会展业的发展体现的不仅是城市文化的发展,也体现这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全方位的发展。规划合理、管理有序、科技投入高、专业技术强,功能发挥完善,是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会展设计的要求。对于盐城这样的发展中城市,只有更加细致的分析,认真的调研,深入发掘城市文化,算好政策账、经济账、文化账,才能有更加繁荣的会展业,服务于这座城市,服务于这里的百姓。

参考文献:

[1] 《盐城》课题组.《盐城》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第32-33页.

[2] 于海根.中国海盐文化与盐城城市精神[J].盐业史研究,2009(01).

[3] 尹宏.现代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5-36.

[4] 张伯铭.盐城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唯实(现代管理),2012(11).

[5]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13中国展览年鉴[M].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出版社,2014:57.

猜你喜欢

盐城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