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法在《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2014-10-22王渊博
王渊博
摘 要:《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是有关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根据物流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该课程适合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环节有:课堂基础知识讲授、学生动手制作和实践课程设计。针对课程的不同教学环节宜采用各自适用的具体研究性教学方法。
关键词: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 研究性教学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154-01
1 《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课程简介
《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是相关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该课程的内容要求是“扎实、系统和实践”,同时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该课程主要以物流功能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内容是从事物流管理活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正确把握物流的基础概念和物流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会对物流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教学目的具体如下:了解物流相关的基本概念;熟悉各种物流企业的形成及服务范围;熟悉物流基本功能;了解各种物流企业的基本运作流程;熟悉企业物流活动;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了解绿色物流基本内容。培养良好的物流从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析物流问题的基本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现实物流问题;掌握现代物流相关资料的收集、甄选方法;能够敏锐地捕捉和获取现代物流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能将所学的现代物流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选择
我国教学论专家认为,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有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效率等因素的有机结合。在一门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不同内容、不同环节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不同的, 因此,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也不同。一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提示型、共同解决问题型与自主型这三种教学方法。下面介绍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创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写作演讲能力、辩论能力和协作能力为最终目标,以知识的研究掌握为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1]
3 研究性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法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思考、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独特的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与学互动的实践活动[2]。《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课程,既涉及到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能力的培养。研究性教学方法显然比较适用于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的教学,该教学方法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常见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及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3]。
4 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根据《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上述三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均是适用的,以较高效率地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三个教学节:第一,通过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第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流功能,结合学生的兴趣,制作动漫,卡通或剪辑影视,通过此方式准确反映物流功能的作用。第三,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老师科研成果,设计调查问卷,进入社会调查,如快递企业、某某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企业等等,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有较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又可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这三个教学环节中,第一个环节比较关键。因此,要运用一切方式和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来学习这门课程。例如,在讲授运输功能篇时,本课程以四川雅安地震后救援物资和人员由于交通受堵,不能及时赶到救援现场,影响救援工作有效开展的一段视频为开篇,引入物流运输。让学生对物流运输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学生以往对五种运输方式比较熟悉,本课程采用先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经验对不同运输方式从运输量、运输速度、运输费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判断,从而导入对不同运输方式特性的分析。同时课程应着重分析在运输活动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并给出具体的运输合理化的建议,结合恰当的实例进行形象的说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此后两个环节的设计能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養企业需要的管理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兰培真,刘旺盛,刘晓佳.研究性教学法在物流规划教学中的应用[J].集美大学学报.2010(1):98-101.
[2] 黄亚平,陈小鸿.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77-180.
[3]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