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用及观赏植物石松人工栽培试验

2014-10-21余永富杨亚琴潘成坤谢镇国余德会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石松试验

余永富 杨亚琴 潘成坤 谢镇国 余德会

摘要 [目的]研究石松人工栽培方法。[方法]进行遮阴措施与栽培密度双因素交叉的栽培试验,遮阴措施设置不遮阴、盖遮阴网2水平,栽培密度设15 cm×15 cm、20 cm×20 cm、30 cm×30 cm 3水平,测定栽培成活率及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年生植株茎平均生长长度18.3 cm,第2年生长迅速,茎枝生长长度达186.2~205.3 cm;盖遮阴网和不遮阴2种栽培措施,前者明显提高栽培成活率和植株茎枝生长长度;15 cm×15 cm、20 cm×20 cm、30 cm×30 cm 3种栽培密度比较,第3者茎枝生长长度(205.3 cm)明显大于第1者茎枝生长长度(186.2 cm),第3者与第2者茎枝生长长度(201.6 cm)差异不明显。[结论]石松栽培需要适当遮阴,栽培2年可采收利用鲜切枝,栽培株行距为20 cm×20 cm的密度为宜。

关键词 石松;人工栽培;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3-11623-03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Experiment of Medicinal and Ornamental Plants Lycopodium japonicum

YU Yong-fu1, YANG Ya-qin2, PAN Cheng-kun1 et al

(1.Administration of Leigo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Guizhou, Leishan, Guizhou 557100; 2.Qiandongnan National PoIytechnic,Kaili, Guizhou 557100)

Abstract [Obj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ethod of the Lycopodium japonicum.[Method]By the method of hading measures and cultivation density two factor cross test,shade measures setted does not shade and shade net cover two levels,cultivation density setted 15 cm×15 cm, 20 cm×20 cm and 30 cm×30 cm 3 levels.The survival rate and the length of stems and branch were measured,and analysis of variance.[Result]Lycopodium japonicum cultivated 1 year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em up to 18.3 cm, the 2nd year rapid growth,the stems and branch length up to 186.2-205.3 cm.In two kinds of cultivation measures cover shade net and no shade,the former obviously improved the survival rate and the length of stems and branch.15 cm×15 cm,20 cm ×20 cm,30 cm×30 cm 3 kinds of planting density comparison, the third stems and branch growth length (205.3 cm)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first stems and branch length (186.2 cm),the difference of the third and second stems and branch length (201.6 cm) was not obvious. [Conclusion] Lycopodium japonicum cultivation requires proper shade,cultivated two years can be harvested fresh-cut branch, cultivated plant spacing 20 cm× 20 cm density was appropriate.

Key words Lycopodium japonicum; Artificial cultivation;Experiment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1]2130号)。

作者简介 余永富(1972- ),男,贵州雷山人,高级工程师,从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0-11

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为蕨类石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松匍匐茎蔓生,分枝上叶疏生。直立茎高15~30 cm,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3~4 mm,顶部有易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2.5~5.0 cm,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顶部急尖而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1]。石松主要分布于贵州等长江以南省区,黔东南雷公山地区盛产。石松又称伸筋草,全草入药,有舒筋活血、怯风散寒、利尿、通经等药效[1]。藥理试验表明,伸筋草超临界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且毒性低[2];孢子粉现广泛应用于农业果树人工授粉、医药业制造药物包衣、婴幼儿爽身粉等,也是冶金工业的模型铸造中优良的分型剂和照明工业的闪光剂,广泛应用于冶金和国防工业。石松四季常青,枝叶美观,是良好的插花材料及地被绿化观赏植物。目前,石松利用依靠采集野生资源,由于生存环境逐渐缩小,野生资源在产量、质量上呈下降趋势,人工繁殖栽培成为开发利用石松的重要途径。笔者在 2012~2013年进行遮阴措施×栽培密度的双因素栽培试验,研究石松的人工栽培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贵州雷山县城关附近农田,海拔880 m,年均气温15.4 ℃,最高气温35.6 ℃,最低气温达-8.9 ℃,无霜期265 d[3]。土壤有机质含量22.79%,氮1.91 g/kg,有效P 17.2 mg/kg,速效K 104.64 mg/kg,pH 4.6[4]。4月上旬整地一锄深,按照1.0 kg/m2撒施厩肥作底肥,捣细土块,作苗床宽120 cm、高30 cm,床间步道宽50 cm、长度9~10 m。

1.1.2 材料采集及制备。

6月初,连根采集生长良好的野生石松植株,采集时注意保护茎上不定根,带回室内待用。在植株中上部不定根保存良好的匍匐茎上,以着生不定根的部位为基点,基部截口距离不定根着生点约1 cm,向茎端方向截取长度为6~10 cm(一般以2个不定根着生点之间的长度而定),并带有直立茎(或芽)的茎段作为分株栽培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置。栽培试验设置遮阴措施(不遮阴、盖遮阴网2水平)与栽培密度(15 cm×15 cm、20 cm×20 cm、30 cm×30 cm 3水平)完全交叉试验,共6个试验处理,每个处理栽培面积20 m2,试验面积共计约120 m2,各试验重复在试验地随机排列,比较遮阴措施及栽培密度对石松栽培效果的影响。

1.2.2 栽培与管理。6月初,按照试验设置密度要求,以锄头在苗床上开浅沟,深3~5 cm、宽7~8 cm,靠沟边斜放石松的分株,覆土将不定根及茎段基部植入土中,呈斜植状,稍压紧基质,茎段端部及保留的侧枝(或芽)出露并贴近苗床表面,以利于发芽生长。栽植后,浇1次透水。按照试验设计,在相应处理苗床插竹条搭高约60 cm、宽约120 cm拱架并盖遮阴网至第2年。管理主要为适时拔除杂草,在干旱天气进行浇水保苗。

1.2.3 观测与分析。

1.2.3.1 一年生栽培成活率及生长情况观测。

2012年12月,分别在6个栽培处理中,以6个栽培行为1个观察样本,随机抽取2个样本,测定栽培成活率,逐株观测茎生长长度、粗度、生根数量。对平均成活率、茎生长长度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栽培处理成活及生长情况。

1.2.3.2 栽培生长节律观测。

为较完整地体现石松栽培生长节律,第2年在盖遮阴网×30 cm×30 cm处理中选择6株生长正常的植株,于植株萌动生长后每月上、中、下旬每隔10 d测定植株匍匐主茎粗度、长度,>10 cm直立茎(或分枝)长度及数量,计算植株茎枝生长长度(主茎长度 + >10 cm直立茎或分枝长度),分析石松生长节律。

1.2.3.3 二年生栽培生长观测。

2013年12月在盖遮阴网×栽培密度3个处理中分别随机抽取20株样株,测定2年生石松匍匐主茎粗度、长度、>10 cm直立茎(或分枝)长度及数量,计算茎枝生长长度(主茎长度 + >10cm分枝长度),分析比较各处理栽培效果。由于不遮阴×栽培密度3个处理成活率低,失去密度区分意义,共随机抽取测定20株。

1.2.3.4 不同密度的栽培效果分析。

石松栽培第1年生長量较小,密度对生长影响不明显,同时不遮阴处理栽培成活率低,失去密度比较意义。试验以盖遮阴网×栽培密度3个处理各20株2年生样株的茎枝生长长度为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比较3种密度的栽培效果。

1.2.3.5 病虫害观察。栽培生长期间经常性进行病、虫害观察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1年生栽培成活率及生长情况

从石松1年生(6~12月)栽培苗成活及生长情况(表1)可以看出,1年生栽培苗生长主要表现为匍匐茎的生长,直立茎及分枝生长不明显。盖遮阴网平均成活率67.59%,茎生长平均长度18.3 cm,最大长度42.7~57.0 cm,茎平均粗度0.16 cm,最大粗度0.20~0.22 cm,平均生根数量1.42条/株,最多4~6条,最少0条;不遮阴平均成活率20.22%,茎生长平均长度13.4 cm,茎平均粗度0.15 cm,平均生根数量0.54条/株,成活率及各项生长情况较盖遮阴网差。

表1 1年生石松栽培生活率及生长量

分别以平均成活率、茎生长长度平均值进行遮阴措施、栽培密度双因素方差分析。由表2可见,成活率方差分析中,遮阴措施成活率FA=75.75 >F0.05(1,2)=18.5,栽培密度成活率 FB=0.83F0.05(1,2)=18.5,栽培密度FB=1.53

表2 成活率、茎生长长度方差分析

2.2 生长节律

由表3可见,2年生植株茎、枝长度生长明显,茎枝长度达217.42 cm,第二年生长总量达194.3 cm。主茎粗度在生长过程中基本保持约0.2 cm,生长变化表现为由幼嫩逐渐半木质化。石松在4月底5月初萌动生长,6月中旬~9月中旬为速生期,10月下旬生长逐渐停止。茎枝生长长度于6月上中旬、6月下旬~7月初、7月中旬~8月中旬、8月底~9月中旬出现4个生长高峰,其中7月中旬~8月中旬为石松生长最快时段。直立茎、枝数量增长与茎枝长度生长基本同步。

2.3 2年生栽培生长

从表4可知,栽培措施中,遮阴措施对石松2年生植株生长有明显影响,搭盖遮阴网栽培主茎平均粗度0.202~0.218 cm,主茎平均长度64.2~74.4 cm,茎枝生长总长度186.2~205.3,单株茎枝数量6.3~7.1条,依次高于不覆盖栽培的0.184 cm、45.7 cm、115.1 cm、4.7条等生长量指标,原因是石松为半喜阴植物,根系浅,搭盖遮阴网能营造较为湿润阴凉的生长环境,利用石松生长。而在盖遮阴网条件下,30 cm×30 cm栽培密度各项生长量均较其他2种栽培密度高,因其栽培密度小,植株生长营养空间大,利于植株生长。

2.4 不同密度的栽培效果

二年生遮阴网覆盖条件,15 cm×15 cm、20 cm×20 cm、30 cm×30 cm 3种栽培密度随机抽取的20株样平均茎枝长度依次为186.2、201.6、205.3 cm(表5)。为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石松生长的影响情况,对表5中茎枝长度进行栽培密度单因素方差分析(表6)发现,均方比F=3.65>Fα(2,57)=3.16,3种栽培密度茎枝生长长度差异明显。进一步进行q检验,以危险率α=0.05,查q表并计算最大显著极差D=18.2,由表7可见, X1-X3=19.16>D=18.2,而X1-X2=3.6715 cm茎枝数5.6枝(表4)计算,该栽培密度鲜切茎枝产量为94.6枝/m2,亩产6.3万枝。

2.5 病虫害情况

6~7月出现枝叶、茎梢枯死的病害发生,病状为茎、枝或叶上出现红褐色病斑,进而导致枯死,枝叶密集处可见成团枯死。以多菌灵1 000 ppm倍液喷施防治,有一定效果。虫害未发现。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在遮阴措施下石松栽培1年生(6~12月)植株茎生长平均长度18.3 cm,茎平均粗度0.16 cm,平均生根数量1.42条/株。栽培第2年植株茎、枝生长明显加快,植株主茎平均粗度0.202~0.218 cm,平均长度64.2~74.4 cm,茎枝生长长度186.2~205.3 cm,>10 cm直立茎(或分枝)数量6.3~7.1条。2年生植株4月底5月初萌动生长,6月中旬~9月中旬为速生期,10月下旬生长逐渐停止,期间出现4个生长高峰,其中7月中旬~8月中旬为石松生长最快时段。栽培2年可采收利用鲜切茎枝。

盖遮阴网及不遮阴2种栽培措施下,石松1年生栽培平均成活率依次为67.59%、20.22%,茎生长平均长度依次为18.3、13.4 cm;2年生植株枝茎生长总长度依次为186.2~205.3 cm、115.1 cm,分枝数量依次为6.3~7.1、4.7条,盖遮阴网措施明显优于不遮阴。石松栽培中适当遮阴,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在搭盖遮阴网遮阴条件下,15 cm×15 cm、20 cm×20 cm、30 cm×30 cm 3种栽培密度平均茎枝长度依次为186.2、201.6、205.3 cm。方差分析表明,株行距30 cm×30 cm栽培密度的茎枝长度明显大于15 cm×15 cm的,而与20 cm×20 cm无显著差异。茎枝长度体现了石松生长质量,以获取石松茎、枝叶为目的的栽培生产中,為提高质量和合理密植增加产量,选择20 cm×20 cm栽培密度为宜, 按照栽培成活率67.59%,>15 cm茎枝数5.6枝计算,该栽培密度鲜切枝产量为94.6枝/m2,亩产6.3万枝。

石松的茎、枝可药用和观赏,孢子可药用和工业用,值得根据栽培目的进一步研究其栽培管理及采收等技术措施,促进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09.

[2] 潘利明,叶升儒.伸筋草超临界萃取物工艺参数优化及药效验证[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945.

[3] 周定生,陈文发,胡志鸿,等.雷山县综合农业区划[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18.

[4] 余永富,余志彪,王兴祥,等.药用植物昆明山海棠不同长度和着生部位插穗繁殖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3):180.

猜你喜欢

石松试验
福建石松类植物分类探索
登黄山
老牛阿龙
CS95
510
驭胜S330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试验
多穗柯扦插繁殖试验
玉柏石松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