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

2014-10-21龚先红

管理学家·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就业大学生

龚先红

摘要: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高校扩招,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党和国家政府将大学生就业问题列为国计民生的大事,并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本文试着从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国家现有的就业保障政策出发,提出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的更多建议,以期进一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

根据教育部的官方数据显示,仅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有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今年有727万人,再加上往届待业学生,这个数字还要攀升,被称史上最最难就业年,面对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党和国家政府已经将就业问题列为国计民生的大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整体来说,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就业率逐年下降,待业人数逐年增加。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人数巨大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为699万,今年则再创新高,共有727万应届毕业生,再加上上一年及上上年未就业大学生,这个数字还要攀升。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竞争也异常激烈。

(二)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员工,另一方面求职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学校专业以及学生对各种职业的追求冷热不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实际工作眼高手低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更倾向于轻松体面的工作,对工厂技术工种等不太感兴趣,并且由高校刚毕业出来的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一些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还不如职高职中的学生有就业优势。

(三)创业率低

国家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大学生创业率不足百分之一。虽然国家的优惠政策惠及所有大学生,可是普通大学生申请项目和资金还是非常困难,让很多想创业的大学生们望而却步。再加上很多大学生空有创业热情,没有经验、耐力和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市场又缺乏了解,对创业行为缺少研究,创业成功率低。

(四)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很多大学生在大城市中学习生活四年后,不愿到小县城和农村等基层去,更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等5部委提出了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生活费补贴和助学贷款代偿等举措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去基层岗位工作[1]。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扩招

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4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7倍。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二)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过于集中

大学生就业的意向表明,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業。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只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

(三)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2]。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话,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

(四)教育机制的弊端

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欠缺。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再有就是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大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单位不能快速胜任,需要长时间的培训与锻炼,这加重了用人单位对对新近毕业大学生的排斥。尤其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民营中小企业不愿招聘新近毕业生。

(五)劳动保障发展不均衡

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间的不平衡,包括东部沿海城市与西部内陆城市的不平衡,大城市与中等城市的不平衡以及城市与农村的不平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相对许多中心发达城市而言,边缘城市、贫困区县的基层相关福利保障政策尚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无法为员工提供健全的医疗保障,无法提供基本的住房条件,无法得到公平的养老保障,而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在择业时却比较看重这些福利的标准。二是行业间的不平衡,包括党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不平衡,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私营企业的不平衡。相对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而言,大中型企业、外企和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拥有健全的人事制度、激励晋升制度,因而除在薪资上比较稳定之外,由于财力充足,员工还可以享受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一系列社会福利保障。

(六)大学生自身方面

教育成本的逐年攀升推高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大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初次就业期望月薪在2000到4000元以上。过高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之间产生的矛盾,导致部分学生宁愿待业,也不愿意“屈就”。另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及择业技巧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客观反映,近年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能力有下降趋势。如今,少数大学毕业生中出现了就业履历造假、随意地签约和毁约、极度缺乏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眼高手低等不良现象,已引起社会与用人单位的极大担忧,今年年初,还出现了一波90后大学生“裸辞”风潮,辞职的理由也千奇百怪,比如,起不来早床、失恋、想休息一段时间等等。

三、国家现已出台的相关保障政策

本文所指的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主要是指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目前,大学生就业困境造成了人才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合理布局,影响着千万家庭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维护社会的稳定及和谐、保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国家已出台一系列的政策。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激励大学生创业、就业此《决定》明确规定了要进一步使工商注册便利化,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并要整合发展国家就业创业基金、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方便大学生创业。同时还表示要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面对2014年空前严峻的就业形式,国务院召开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专门会议,并下发了关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通知给出了指导性方针,包括:

1、鼓励去基层、小微企业和自主创业,通知在要求继续落实好统筹实施基层项目等现有政策的同时,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和措施。例如,要结合城镇化进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充分挖掘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就业潜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对小型微型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给予补贴。通知还提出,2014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加强创业教育培训、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公共服务,引导和帮扶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

2、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知要求针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要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3、创造就业公平,推动人才培养,用人单位招聘要公平,消除歧视,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要公开[3]。

(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现旬,国务院在今年5月作出决定,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指出,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尤其明确了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4]。

四、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的建议

从目前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四大成因分析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会再短期内发生变化,就业压力将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国家在多个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一)有计划的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目前,有些省市已试点政府购买服务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如山西、安徽。山西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承担。省财政厅将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按时拨付给承接方。每个乡镇、社区开发1个公共管理岗位、1个社会服务岗位,每个岗位财政补助2.5万元。每年年末根据实际聘用人员情况进行结算,并对承接方进行绩效考核,并实行与后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挂钩。考核合格的,继续支持开展购买服务合作;考核不合格的,取消一定时期内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资格。根据该省乡镇和社区数,全年约可完成6800个岗位招聘。各省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购买社区等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均衡发展各地区劳动保障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

各地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要加大力度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完善劳动保障保障政策,引导大学生就业择地趋向平衡化。

(三)教育体质改革改善未来大学就业形势

教育体质是一个大的体质,从小学到大学整个体质都有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但就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来看主要是专业扎堆、教学重知识亲能力、教学内容和社会脱节这三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说都是高校扩招引起的。因此,高校教育体质改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

(四)进一步完善创业机制

高校要设立专门的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对有意愿创业的同学进行指导并全程跟进,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工商部门也要简化大学生创业登记注册程序,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加强监管,让钱用到刀刃上。大学生自身要做好创业的准备,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等等。

(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已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课程,据笔者走访了解,这门课程虽是必修课,然而大多采用年级或专业集体授课,课程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笔者调查了解到:长沙某高校2015届700多名毕业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只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五周课程,每周一次,每次四课时,对学生实质性的帮助较少。为大学生的终生发展考虑,职业生涯规划要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从大一新入校开始,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能力、兴趣、所学专业,职业意向等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六)高校可据市场需求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

高校要多考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有针对性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可与企业合作,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这样能有效缓解目前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对大学生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七)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求职和失业保障政策

做好大学生就业保障工作,应做好大学生失业保障工作,把大学生新失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一定时期内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给予安置和帮助[5]。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对农村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补贴。如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今年发出了《关于申报2014年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的通知》,对家庭享受低保的大学生、孤儿、残疾大学生每人给予800元的求职补贴。

五、总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己经成为一个值得各方高度关注,同时,各方均在给予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它预示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教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卢红梅.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 (4)

[2]王晓扔.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G).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国政府网

[5]朱艳.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的对策分析.商业经济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就业大学生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