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弛有度,双管齐下

2014-10-21张筱颖

教育·综合视线 2014年18期
关键词:细心陶行知用心

张筱颖

曾有这样一句话形容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像陶行知那样,将全部的热情投注于所从事的事业,用心去经营。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张弛有度,将“粗”与“细”结合起来,学会双管齐下,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粗”的艺术

“粗线条”勾勒班级事务 曾经看到过的陶行知的一段话:“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总结很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笔者发现,要让一个班级离开班主任的视线,仍能井然有序,班委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教师管理班级事务时,非常“粗线条”,并没有“紧迫盯人”,反而是悠哉悠哉,跟没事儿人一样,很多事情都甩手让班干部去解决。看似教师很懒,实则在此过程中,他们组建了一支能力强大的班干部队伍,不仅将自己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还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增长了他们的才干。

“粗枝大叶”看待学生过往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是懂得适时地“忽略”和“遗忘”的。大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些不愉快的经历,总是希望能从人们记忆的长河中淡去,直至烟消云散。孩子亦然。可是,现在的教育却常常忘记了这一点。人们常用“好了伤疤忘了疼”来讽刺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孩子的顽皮和不懂事的确让人頭疼,可就因为这样,教师就要揪住他们不放,让他们每天在挫败感中度过吗?有经验的班主任看待孩子偶尔也会“粗枝大叶”。

“细”的学问

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在林子里面飞翔。教育是时刻充满变数的,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清晰地知道周围的变化,必须细心观察。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笔者养成了一个习惯,关注细节,从细节中看人。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多元的,从他们身上能折射出许多不同的光芒。有的孩子,在人群中总是沉默寡言,很容易被忽略。但是他们在劳动中却表现得非常积极,对集体的热爱,他们不用嘴说,却已表达;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平,可是却拥有最多的朋友,因为他为人大度,跟谁都不生气;有的孩子,成绩突出,能力挺强,可是要他为集体服务时,总要先权衡利弊;有的孩子,特别顽皮,常惹是生非,没少让老师生气,可是他其实对老师最惦记……

细致入微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从平时的细微处显现。一方面,细心关注学生身体、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在学校,教师也是父母。天凉了,提醒孩子穿衣;孩子生病了,叮嘱他好好休息,病愈再帮其补课;孩子摔跤了,帮他拍去身上的尘土;孩子掉队了,敦促他赶紧奋起直追;孩子遇到难过的事,给他安慰,帮他分担……另一方面,用心倾听学生心声,学会换位思考。很多教师的确是爱学生的,对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都是为了他们好,只可惜学生们并不领情。带着抵触与反感,教育又能有多少收效呢?甚至有些学生明明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却仍叛逆地“你说东我偏往西”。那么教师是不是该换种方式呢?同样从学生时代成长过来的教师们真的读不懂孩子们的心吗?笔者认为不是的,只是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教师们往往失去了用心聆听、静心思考的时间和心境。其实走近孩子很简单,只需要蹲下来,也成为一个“孩子”,和他平等地对话,彼此之间就能找到很多共鸣。

用心架起家校互通的桥梁。成功的教育必然是有众多的支点的。聪明的班主任,绝不会孤军作战,而会想办法去寻求同盟。而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家长是班主任最该争取的教育合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细心陶行知用心
用心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2)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3)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4)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5)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用什么写作
用心,让家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