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014-10-21罗利云刘志彬
罗利云 刘志彬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进程中,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在一步步显现,在其建造的各个阶段,都对当地生态的各个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会对接下来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做到为人们提供能源的同时,保障生态健康。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前言:
我国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对水能的进一步开发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寻求如何与当地生态环境融合统一的方法,做到不去改变环境,而是适应环境。
一、水利水電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气候的影响
1、改变当地降水循环
一般在有水域存在的地方,水域都会对当地的小气候有一定的影响。在水域形成发展阶段,当地都具有与水域有关系的特定小气候。但当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对此区域进行人工干预之后,气候一会随之变化,这体现在对当地降水的影响上。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会使该区域中水域的面积增大,水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也就使该地区的水汽蒸发量增多,从而使该地会出现相对于水利工程兴修之前较多的降水。虽然在该地区的降水量会增多,但是降水并不一定都集中在该水域上方,在很多水利工程中,水域及其周围区域的降水反而会出现减少的现象,而较多的降水则出现在该水域较远的外围中。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风将水域上空的湿气吹走,集中在某个高地的上方,由于云层受到阻碍而更加集中,从而引起该地迎风面较大的降雨量。另外,该地降水的时间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我国南方的夏季,都是夏季的降水较丰富,冬季降水较少,但是在很多大型的水库中,都会出现相反的现象。由于夏季水面的温度较空气的低,大气的对流不强,降水量随之减少;在冬季,水面的温度较空气的温度高,大气的对流作用强,而导致降雨量的增加。
2、导致当地气温的升高
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都是将原本为土地的部分改为水域,只注重了工程的方便,而忽略了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在这一转换中,原本与空气之间的能量转换和转换强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导致其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在水库建设完工后期,当地的气温会体现出小幅度的增高。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当地生物的影响
1、环境的改变对当地动植物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建设的初期,陆地逐渐被改变成水域,在工程建设中就会对原本在此区域内生活的动植物产生直接的破坏。切断了某些植物的延续发展、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在工程建设完工后,此区域的气候、土壤等都可能受到影响而改变,从而不适应了动物与植物的生存,使该区域的物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2、水质的改变对水生物的影响
在原本植物茂密的土地中直接修建水库,其土壤中就会掺杂大量死亡的植物,当水进入土壤上方而形成水域的时候,会直接使水库蕴含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库区的外围存在农田等大量动植物的存在,就更会导致水中氮与磷的含量增加,而使水体产生了大量的藻类。
3、对洄游鱼类的影响
水库大坝的修建直接阻断了鱼类洄游,由于不同地点、不同种类的鱼洄游的特征也不同,对其的分析也应该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另外,在水坝进行泄洪的时候,水里会掺杂大量的氧,鱼类常常为此而产生气泡病,甚至直接死亡。
(三)水利大坝建设对地质的影响
1、诱发地震
大型水库建造之后,水库中会蓄入大量的水,而给地壳形成相当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很可能引发地壳的小幅运动而产生地震。另外,当水进入水库时,水体会慢慢下渗,有可能渗入断层之中,从而增加了压力,又使岩层摩擦力大大减少,也会较容易引导地震的发生。
2、导致滑坡
在水库的水位慢慢升高的同时,水库的蓄水岸也会得到很大的压力,在水库边缘的土体不能承受一定的压力时就容易导致塌方、山体的滑坡等危害的发生。即使不发生这种外表的巨大动作,地质中的岩石等也会由于压力的增大而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措施分析
(一)将能源开发目标长远化
在对水利能源进行开发的时候,一定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能源的技术还在更新进步,能源的获取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拥有更多的途径。在现有的能源还没有达到严重缺乏的时候,尽量不要以破坏生态的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一项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是永久性的、循环性的。生态在遭到一步步破坏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在遭受着一定的打击。所以,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的获取目标,要将生态效益划入经济发展当中。
(二)以法律作出相关的规范
在相关的法律中,应该对不能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地方给予明确的规定,例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区等重要的地质地理环境区域。在其他地区进行的水利水电工程,也要在法律规定的河流区域内,对工程的规模和工程的进程等都应该进行严格的审核,在法律中严格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应该做到的生态保护措施。另外,在已经完工或是正在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对其不符合生态保护的建设要进行一定的惩罚,并要求其改变建设思路,保障生态文明。对很多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要加强监管,在其建造与应用期间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
(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一项水利水电工程建造之前,工程师要在当地了解当地的各项自然生态指标,包括当地的社会人文情况。充分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准备,让工程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特殊环境因素,让工程尽量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出发,在尽量减小生态破坏的情况下,保证工程质量的优良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取得。只有在全面分析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才能让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良好的融入进生态当中,成为大自然的一份子,在为人们提供能源的同时,保障各类生物的良好生存空间。
(四)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在对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监测上,我国的整体监测技术呈现出相对薄弱的状况,而监测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对生态环境的检测上还需要相关单位做进一步的规划。当期的监管,可以在已有的水文水质监测站中选择较典型的工程进行分析研究,对工程完工后当地的水文情况、气候情况、各类生物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在相关数据中寻找规律,积累经验。另外,还应该对当地的生态情况有所了解,对发展态势做出科学分析,对已经发生或是即将发生的危害,要积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把工程对环境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进成中,我们还应该逐步建立一套面向全国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对生态环境达到最大的监测力度,最终以达到生态的保护目的。
三、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分析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长远的。我国在寻找其对策的同时也应该从长远的目光出发,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都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大目标。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管还应该从多方面、多部门进行,共同打造与生态相融合的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李飞燕,涂兴怀,刘永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J].水利电力科技.2009(01)
[2]李蓉,郑垂勇,马骏,赵敏.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水利经济.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