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籍测量技术探讨
2014-10-21韩志刚
韩志刚
摘要:随着航空航天影像技术等新技术在地籍测量的应用不断增加,这也为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便捷的方法,为保障国家利益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本文就地籍的测量技术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地籍;测量;一体化;全野外;现代测绘技术
一、地籍测量重要性
地籍测量是保证土地合理利用以及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的重要手段。地籍测量工作的实施,给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实施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特别是城市土地的快速变化,也能提供给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参考。地籍测量技术水平及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积极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字地籍”时代的地籍测量工作
地籍测量工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的“数字地籍”阶段,即进入一个集内外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全解析的机助作业时代。該时期的地籍测量就技术角度而言,实质是一个综合空间定位技术(GPS)、航空和卫星遥感技术(RS)、一体化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GIS),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信技术和专家系统等技术于一身的系统性地籍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的工作。
(一)测量仪器、成果表现手段的飞速改进
基于计算机技术、3S(GPS、RS和GIS简称3S)技术和先进的测绘手段(如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等测绘高科技产品之上的现代地籍测绘工作已经具备了满足社会对多用途地籍信息需求的能力。与此同时,地籍测量的内容大大丰富,表现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其最终成果的质量、精度、美观和时效性等是传统测量手段根本无法比拟的。
(二)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地籍测量的作业方式、生产手段、组织形式、成果应用等逐渐向以现代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媒体的高度集成化、作业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它标志着地籍测量工作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图、簿、册时代,跨入了基于“土地数据银行”的现代多用途地籍信息时代。
(三)动态开放的测绘理念
现代地籍测绘较之于传统的地籍测绘工作,具有信息获取量大、数据更新快、数据动态采集加工的特点,测绘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开放性,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则有许多不同的测绘方式。因此,测绘工作人员只有打破封闭、教条的观念,合理运用新技术,才可以事半功倍,取得最大的效益。这一点也正是现代测绘中最难,但又是最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地方。
(四)积极应用现代地籍测量技术,提高测量效率与准确性
由于地籍测量任务的增加以及对测量准确度要求的提高,传统地籍测量技术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地籍测量工作的需求。这就要求地籍测量部门积极应用现代地籍测量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地籍测量精准度。
GPS RTK 测量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其对于平原地区的地籍测量有着极大的优势,其主要有基准站接收机、移动站接收机以及数据链组成。在具有已知坐标点架设基准站接收机,连续接收所有可视 GPS卫星信号,移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基准站数据,最后通过差分处理解求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并获取所在点相对基准点的坐标和精度指标,以此进行地籍测量。GPS RTK技术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限制,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卫星影像技术的发展为地籍测绘摄影测量法带来更加准确、便捷的条件。其有别于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法,主要应用卫星精准影像技术获取目标图片并根据图片进行测量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测量效率。该方法需要在进行测量前,进行界址点的设定,以明显的标示确定各个界址点,以便于后期在卫星影像图上进行测量。该方法外业测量时间短,更多的是应用技术软件对影像图进行分析,且卫星影像图能够便捷的提供测量所需图片,因此该方法对于大面积的测量以及城市地籍测量、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地籍测量技术比较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从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野外法,另一种是内外业一体化法。而对于外业调查中对于补测地物的处理方法有二种:(1)简易补测法。(2)仪器补测法。
(一)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根据地籍测量内外业两部分的侧重点来划分的。全野外法是指外业部分的时间和调查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部分内业解读,输出工作底图,然后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
内业部分解读主要是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图对行政界线、行政村名矢量化,这种矢量化主要是对照权属协议书和原土地变更数据库,不对地类进行预判,内业作业完后没有内业作业的检查。
(二)内外业一体化法
内外业一体化法是现在国内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内外业一体化法是指内业部分的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全部内业解读,进行内业检查再输出工作底图,然后进行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
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主要是侧重于内业解读方面,同时辅助于外业调查的的方法充分预判,除了对行政界线和行政村名的矢量化,还包括对各地类和地类范围的预判以及自然村名,图斑预编号,和线状地物的确定等,在进行了内业充分预判后的同时,还对预判结果进行了内业的专业检查。
从人员的技术要求来看,内外业一体化法明显要比全野外法的人员技术要求更高,不但要求技术人员对外业调查要点的掌握,同时对内业数据处理软件也要精通;而全野外法作业人员在和内业作业人员进行交接数据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数据质量上得不到保证,作业速度上也远远比不上内外业一体化法。由此可以看出,全野外法主要是适用于数字正射影像比较模糊,根据影像特征无法完全判读,对地类地物判读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全野外法,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内业作业时间。
(三)补测地物方法
(1)简易补测法
简易补测法是地物补测主要的常用方法,它主要是利用几何原理,采用简单测量工具对新增地物进行补测。主要有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截线法等,适用于补测地物较小或较规整,而且四周有较多的与影像对应的实地明显地物点作为控制的地区。
(2)仪器补测法
仪器补测法是指利用测量仪器对新增地物进行补测的方法。由于外业调查范围比较广,作业环境比较差,而且费用比较高,所以该方法主要用于简易补测无法完成的情况。仪器补测的方法有平板仪法,全站仪法和GPS补测法。这三种方法主要都是采用補测地物附近特征比较明显的地物或控制点作为已知点,测量已知地物到补测地物的坐标增量或坐标,再插入到工作底图上。简易补测法和仪器补测法各有各的特点,两者要互相结合,在不同地点采用合适的地物补测的方法。
(四)全野外与内外业一体化综合法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主要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不仅反映在内外业工作量多少不同,而且还反映在对作业成果的检查上。从作业效率上来说,内外业一体化法要优于全野外法,全野外法是体现在室外作业的工作量较大,而内外业一体化法主要是内业作业时间较多。全野外法采用的是先内业少预判(即只在工作底图上作业权属界线与权属名称),对于地类的确定、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全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先充分内业预判(对地类,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及权属界线等都矢量化,线状地物宽度须外业采集),外业作业还可以对内业情况进行检查和修改,大大的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全野外法的缺点是外业作业工作量太大,外业中除了对线状地物宽度采集和自然村名等反映在调查底图上外,还要对地类范围等的确定;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只要在室外对室内作业内容的修改少量采集就可。这大大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对内业和外业数据的检查。
从上面可以看出,对于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有三个优点:一是内业的充分预判,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二是内业作业对地类判别,在外业还可以对其范围,地类,位置等的正确性做一次检查;三是对于外业调绘情况反映在内业矢量数据上更为方便,并能对预判数据再做一次检查和修改。
地籍测量常采用的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综合法。在复杂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并结合两种方法,即对于影像比较模糊,影像地物阴影比较多、影像现势性差的区域,采用全野外法,而对于地势比较平坦,影像清晰的一些区域,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法,同时采用固定作业人员的方法,即内外业为同一作业员,减少在作业员交接时产生的数据的丢失。
内业预判,容易出现内业作业标准不统一,矢量化精度达不到要求,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发生。对于矢量化数据线型及颜色不一致的情况,处理的方法是统一内业作业标准,加强内业质量检查;对于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有明显错误的,室内立即修改。但对于内业把握不准的,外业调查后再做修改。
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解译比较明显、容易判断的线状地物、林地、居民地以及较大的河流、湖泊,无法判断的地方作好标注,进行全野外调查以及对解译的地类图斑进行全野外核实和补充,与权属调查同时进行,依据影像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记录在《地籍测量记录手簿》上,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界线、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
实践证明,对于丘陵、山区面积较大的区域地籍测量的作业方法采用本文设计的方案,既先对影像进行分类,能充分在室内预判的影像,先在室内充分判读,对于影像比较模糊的图幅,采用部分预判的方法处理,这样在室内节省了时间,在野外也减少了工作量,在进行地籍测量时,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质量。
5结语
随着我国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应用的推广以及人们对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认识的提高也提高了对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要求。要求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能够更加便捷的应用于实际测量,并具有可二次开发性、可扩充性,以便满足不同地籍测量项目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云海.地籍测量新技术应用[J].测量与测绘,2008.4.
[2]程宝文.地籍测量重要性分析[J].现代经济,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