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环境
2014-10-21海新龙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维系生态环境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加快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以解决我国的水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本文就水利工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原因及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和谐;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随着我国水资源的大力开发,水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们一定要正视并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确对待和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水和谐发展的思想,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1、水利工程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工程自身的缺陷。水利工程技术本身所固有的特点是一些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工程的存在往往就意味着某些生态问题的存在。二是人类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局限。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的,人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和科技水平下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对水利工程可能产生的一些生态问题认识不足或考虑不充分。三是人类缺乏自律,未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只顾向大自然无节制的大肆索取和掠夺,而忽视了对大自然的保护,盲目的进行开发利用,超出了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甚至遭到大自然的强烈报复。四是制度缺失,监管不到位。尽管人们对一些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有所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去消除这些生态问题。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或制度安排不当,监管不到位,导致了这些生态问题的加剧。
2、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水利工程施工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地貌形态和岩土体的天然结构,产生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如开采石料时,岩土剥离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人工开挖基坑和高陡边坡时可能造成滑动破坏等环境地质问题。
(2)、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活环境的影响。施工放炮的炮声震动使部分民宅受損,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承包商不按规定将施工弃渣乱堆乱倒;未达标生产废水直接排人河道;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倾倒在营地周围;施工机修场地及附近油迹随处排倒;是施工生活区周围灰渣、废物、塑料、纸屑、烂鞋破袜随地扔弃。
(3)、水利工程施工占地对交通的影响。遇到工程占地必须穿越公路时,施工期间会暂时阻断交通,对交通运输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4)、水利工程施工对农业的影响。由于施工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和农田,因而减少了原有的耕地面积。在山区影响较小。
(5)、水利工程施工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施工现场开挖爆破、车辆交通运输、机械运转、烧沥青、使用环氧树脂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有毒有害气体。
(6)、水利工程施工的其他影响:包括施工噪音、粉尘污染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基于以上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严格按自然经济规律办事,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以水定发展,统筹协调工程与生态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促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发,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和谐发展。我们应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应采取行政、科技、经济、法律等措施,建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各自职责,制订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计划,减轻施工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
1、坚持统筹兼顾,注重人水和谐,大力营造水文化
牢固树立 “大水利、大文化”的理念,跳出水利看水利,冲破就水论水的束缚,把水利建设放到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灌溉、发电、防洪排涝、水生态等多种功能,合理配置水资源、建造水工程、融入水文化,以建设为主手,努力实现水利建设与改善、修复水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变“征服自然”的传统观念为“人水和谐”的现代理念,努力建设生态水利,着力营造“人水和谐”的大水利、大文化。
2、促进环境管理体制改革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结合水利工程的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的确定改革方案,充分调动工程管理各方的积极性,使水利改革实现良性循环。为此,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六是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3、建立环境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推行全过程参与,实行目标管理,体现决策、管理、监督的参与机制。
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根据灌溉管理和工程管理等各项制度,对水利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考核,提高管护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具体内容包括: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及水利部门与各水管处(所)签订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达标责任书,各水管处(所)与乡镇水管站签订责任书,各乡镇水管站与各村签订责任书,使上下形成层层有人抓、一级抓一级的管理网络。
4、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1)、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其次就是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环境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最后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为比较选择方案提供依据。
(2)、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环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应建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3)、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应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建设方面,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以价值,不仅是缓解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4)、加强宣传、教育。认真学习贯穿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知识的培训,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与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牢固树立环保理念,提高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养成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采取行政、科技、经济、法律等措施,建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职责任务,制订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计划,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中确定的减免措施,不随意捕猎砍伐水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施工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水利工程建设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在造福人類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结束语
面对未来水利事业新的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不断创新理念,探索新思路,努力使得水利工程发展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相适应,使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以科学的发展观和现代管理手段,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席酉民,葛京.和谐管理理论案例及应用[M].西安:西安交大出版社,2006,1.
[2]曹九岗,水利工程项目和谐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M].,2008,2
[3]黄晓辉,基于生态和谐理念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研究[C],2009,2
作者简介:
海新龙 宁夏西吉人38岁 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管理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