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2014-10-21刘映卿张明熊万国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人文精神培养

刘映卿 张明 熊万国

摘要:美術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谈起,尽而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美术课程;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294-01

自新课程标准颁发以来,我校在美术与人文教育上得到充足的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对美术与人文的探索结合同事的经念,对我校美术与人文教育总结如下,以供同行赐教。

1.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的关系

美术是一种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即美术必须建立在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的,但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是对生活的加工和提炼。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2.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创作

美术是表现和激发学生创造才能的最佳方式之一。美术活动最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里。

3.美术教育关注人文素质培养的必然性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给我们带来了昔日难以想象的经济繁荣,但是另一方面:科技犯罪、环境污染、民族冲突等等问题同时也困扰着人们。现在人们终于意识到,单纯的科学技术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幸福,它如一柄"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嫁祸于人。由此可见,未来人才的培养绝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

自然科学是中性的,人文学科才具有道德和价值取向。正如德国大学的一位校长所说,自然科学是时代的列车,而人文科学才是时代列车的司机。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情感、意志、道德、尊严、个性、修养、智慧、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蕴含于各国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学习、体验和感悟,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审美修养。

4.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展进程。用美术这种艺术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美术作品都有象征意义,这是由文化所规定的。人类社会的神话、史诗、传说、典故、宗教、寓言都是规定象征的重要原因。所以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通过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对比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通过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了解其中的民族民间美术、艺术等文化,了解它们与其他地区或其它民族美术文化的异同;通过参观、座谈、调查、访问艺术家工作室等参与活动,了解中外艺术家的艺术思想、生活及作品诞生的过程,或结合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增进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风格画派的了解与尊重。

5.加强艺术修养,提升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通过感性与理性、动脑与动手、艺术与科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方面面,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要遵循审美规律,来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和学习境界,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历史、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的生产关系,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方法以及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并具有文明感和历史感,是我们应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

6.文化与内蕴

美术课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了解每种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其风格流派。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提高鉴赏能力,尊重科学与人格,扩展艺术视野。第一、我国地大物博,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并珍视它们。第二、比较地方文化古迹、景观的特色,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第三、珍视、探讨多元文化。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美术作品都有象征意义,这是由文化所规定的。人类社会的神话、史诗、传说、典故、宗教、寓言都是规定象征的重要原因。如苹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性,在基督教艺术中,由于苹果是夏娃从智慧树上摘取得禁果,一般象征着人类的坠落,而婴儿耶稣手拿苹果,其实是象征着赎救人类。这些象征关系的规定性是来源于希腊神话,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规定性,就不可能真正解读作品,甚至还可能对作品做出错误的解读。所以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整合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教育影响,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通过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对比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通过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了解其中的民族民间美术、艺术等文化,了解它们与其他地区或其它民族美术文化的异同;通过参观、座谈、调查、访问艺术家工作室等参与活动,了解中外艺术家的艺术思想、生活及作品诞生的过程,或结合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增进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风格画派的了解与尊重。

心理学家佩斯里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左脑支配人体右侧的多个器官,并实施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即理性思维,也称"科学思维")。右脑控制人体左侧的多个器官,并实施立体图像和形象思维能力(即感性思维,也称"形象思维"或"艺术思维")。薛春涛先生也在《美术与智力开发》一文中指出"对中小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智育与美育,能使大脑两半脑得到充分发展"因此,美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得手脑配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并达到高度协调一致,从而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以提升。美术又称"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塑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可视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视觉艺术"。美术的这种特有功能是在左右脑中通过想象和创造,再通过手的配合表现来完成的,而想象是指人脑中对既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因此,美术对右脑的开发是何其重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美术作品中启发而来的"。多年的应试教育唯重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功课,囿于其中,使学生左脑长期处于极高兴奋和紧张疲劳中,而右脑长期处于松弛或抑制状态,天长日久,左、右脑使用的悬殊将会影响整个大脑的均衡、和谐的发展,影响大脑的健康。

总之,培养学生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作好这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尹少淳主编

[2]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王军《教育探素》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人文精神培养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