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2014-10-21赵丽珍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应用题例题生活化

赵丽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233-01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1.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探明学生现有的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一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熟悉而又亲切、轻松而又有趣,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学习。例如,我在教学 "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得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盖),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又如,在" 0的认识"中,我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能见到0的现象,再用实物投影机投影多种生活中0的现象。例如"苹果树上的苹果被摘光了","下课了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做操了,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等。豐富了学生对0的体验。

2.激发学习兴趣,导入内容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让知识和日常生活交融。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彼地学习。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入新课时,我这样引入:首先在投影仪上出现一个人,这个人在分物品,而且分得很均匀;接着让学生每人也来分物品(各自准备),要求分得一样多:人分物品,"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3.巧改例题,例题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明确了小学数学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是数学教学活动在生活这一更大的课堂中进行。教师对例题的改编,也要让其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大胆的把例题改为:"体育课上,男、女生进行跳绳比赛,男生15人,共跳1800个;女生10人,共跳1350个。谁取得胜利?"让学生觉得学习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出求平均数的需求。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让学生觉得学习很有价值,今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如学习"相遇问题"应用题,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我布置一个活动: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应用题中的情节作表演,并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在活动时,两位同学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两地),面对面地站着,喊"预备走",一齐面对面走来(同时相向),经过一定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遇)……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这个节目吗?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将两手掌竖直,掌心对掌心,慢慢靠拢,经过一会儿两手掌合在一起。经过活动,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4.提高实践能力,联系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把 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从生活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测量"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实物测量;在教学"购物"这一单元时,除了创设:"模拟购物"情景,让学生在课堂演练中学习购物,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帮妈妈购买物品;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在互相协作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又 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二)"中编入了利息和成数,在教学后我设计一道实践题,即"利息税的计算"。因国务院规定个人储蓄存款还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其纳税额为利息的20%.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利息税是多少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纷纷向银行职员提出:为什么交利息税?有什么意义?目前主要有哪些储蓄方式?本金、利息、利率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存款到期的利息税?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了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猜你喜欢

应用题例题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