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院士李小文
2014-10-21兆福
兆福
布鞋院士蹿红网络
因一张照片而一鸣惊人,用李小文的话说,“布鞋失火了”。其实,那不过是双极其普通的布鞋,款式老旧,是他出差成都时,在地摊上买的。“当时觉得便宜,一下子买了三双”。布鞋“失火”后,各路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办公室电话此起彼伏,就连李小文在科学网上开的博客,点击量也一举突破400万人次。
然而,熟悉李小文的人对他的形象早已司空见惯,作为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科学家,他在学术界是人尽皆知的“技术宅”和“优质叔”。
李小文专注遥感基础领域研究,一般来讲,做基础研究的学者,更要耐得住寂寞,板凳坐得十年冷。美国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斯瑞勒教授对李小文的科研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说他是目前国际遥感领域最顶尖的三大科学家之一。
除了很多被广泛引用的研究论文,李小文的人生快乐大多来自教书育人。有人曾问他喜欢带什么样的研究生,他说:“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学,我都愿意带。”他的学生胡荣海说:“李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寓教于乐,比方说,遥感观测力学中有‘尺度效应,要是别的老师讲,可能会枯燥乏味,而课堂上李老师如此诠释:距离产生美,观测就像欣赏美女一样,太远了,什么都看不清;太近了,却看见了她的毛孔,有何美感可言?只有不远不近时,才楚楚动人。”
在学问上,爱钻牛角尖的李小文,常跟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实在难分难解,便打赌定输赢。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意外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降落。李小文听后,觉得这种判断虽有悖常识,但观点新颖大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师生摆开擂台,摩拳擦掌,都想战胜对方,于是他们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最终,几个回合下来,导师败下阵来。李小文虽然输了,但未觉脸面挂不住,反而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感到欣慰:“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一代人,迟早要死在沙滩上!”
李小文曾在博客里提到合格老师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他还举例说:“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反而成了自己(彩色胶卷)的掘墓人,这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柯达吃了亏,那只能怪自己转轨太慢。”
有人说李小文性格固执倔强,也有人说他率真坦诚,在通往科学真理的征途上,李小文性格中的“固执”和“不跟风”糅杂起来,是一种不盲从的治学态度。早在赴美留学期间,他就敢于挑战美国遥感界的学术权威,提出遥感观测中的热点效应,使他一举成名,被国际遥感界誉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
留过洋的“土包子”
李小文有过一段赴美留学经历。在美国读研,满分五分,三点五分以下就要亮红灯。“按我的性格,即使能得满分也不会争取,每次考试及格即可。如果一不小心考了四分,我就觉得吃亏,尽量把分数压下来。”分数对其他学生而言,可能是命根,而在李小文看来,及格就好,没必要考那么高,分数高,只能说明你书本知识掌握得还行,并不能代表你科研能力强。
学成回国,李小文进入中科院,2002年,出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2005年起,兼任北师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是我国“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首屈一指的专家,但初次见面,却令他大跌眼镜。
当时,学院里一名老教授即将退休,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突飞猛进,领导盛情邀请李小文出山。
一天,谢云下楼时,迎面碰上一个瘦小男人,白衫黑裤,脚蹬一双黑布鞋,“特别土,这身农民装扮的人,来我们这做啥?后来,别人告诉我,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院士。”
李小文第一次来学院报到,被保安挡在门外。门卫眼神不屑,口气凛然:“学校有规定,传销的不许进!”直到他不紧不慢亮出院士证件,保安不由讶异地上下打量他一番,确认证件上照片与其本人无疑,赶紧上前行礼:“对不起,李院士,请进!”李小文颔首一笑,信步远去。望着这位专家的背影,保安百思不解,这样土包子装扮的人,怎么会是德高望重的院士呢?还有一次,他去学院领取院士生活补助,斜挎一个破包,站在财务处的柜台前,被学生误认为修空调的师傅在讨要工钱。
在谢云看来,现在社会虚荣浮华,一些耐不住寂寞的专家学者,爱将自己包装成魅力四射的学术明星,在媒体上高谈阔论,吸引公众眼球,像李小文这样浑身上下土得掉渣的学者几乎凤毛麟角。“不管春夏秋冬,他都爱穿布鞋。虽然系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教授也爱穿,但人家都穿袜子,就李院士喜欢光脚穿布鞋。”
面对外界给自己贴上的各种溢美标签,无论是武功盖世的“扫地僧”,还是淡泊明志的“五柳先生”,李小文并不赞同,他说有些说法太拔高了。他慨叹:“初次见面的人,对我的印象大多不好,可能还是不修边幅的原因。”他总结道,“在以貌取人的社会,衣着随便还是会惹些麻烦,吃点小亏的。”但紧接着来一句,“无所谓!”
李小文的不修边幅,似乎与生俱来,他从小爱打赤足,恋爱时,即便去拜见女友家人,他也这身打扮。2001年,长江学者颁奖典礼,场面隆重,名流云集,其他获奖者一律西服革履,器宇轩昂,唯独李小文衣着寒素,光脚穿着那双招牌布鞋。
李小文为人处世,喜欢删繁就简。一次车祸,一口牙齿被撞得七零八落,因为不耐烦一颗一颗地镶牙,干脆拔光了事。因此,有人说他生活简朴,简直到了箪食瓢饮的地步。他的两个女儿在国外读书,妻子陪读,孤家寡人的他,没有严格作息规律,三餐常常是泡面加咸菜应付了事。
学术江湖侠骨柔情
2011年,李小文接连承担两个重要的国家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忙得废寝忘食。不久,体力透支的他,累病住进医院,诊断结果是营养不良加上劳累过度。在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中科院院士居然营养不良,一时间舆论哗然。
在李小文看来,事业只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学家不是神,也有七情六欲,因此熟悉他的人说,李老师的性格里,有侠客的影子。所以,他经常在朋友面前自诩“令狐冲”,平日里,喜欢煮酒论英雄,且酒量惊人。“好汉不提当年勇,年轻时,一天喝一斤没问题,酒量都是在下放农场时练成的,那时心情不好,常借酒浇愁。”他说自己今生没有太大欲求,能美酒相伴,把盏言欢足矣,他喜欢白居易的诗句,“晚来风欲雪,能饮一杯无。”学生们也证实,李老师确实是“酒仙”一枚,而且爱喝老白干那种烈性酒。他有个酒壶,里面总是装满二锅头,“李老师最动人的模样,是微醺状态,面色红润,醉眼迷离,口若悬河。”进入花甲之年后,由于肝脏不太好,医生建议他戒酒,他才狠心戒掉,现在几乎滴酒不沾。
李小文还有一副古道热肠,用当下时髦话叫“暖叔”,学生遇到困难,他总是鼎力相助。学生王海辉去美国留学,带去的钱告罄,便硬着头皮向恩师求助。李小文二话没说,让远在美国的妻子赶紧与他联系,解囊相助。
幾年前,李小文拿出李嘉诚基金会奖励他的巨款,在母校电子科技大学设立“李谦助学金”。李谦是李小文的长女,出生时,家里条件差,营养不良,出麻疹并发肺炎,不到两岁便夭折了。对于这笔奖学金,李小文解释:“钱对我来讲,能满足生存需要即可,存太多的钱没必要,用赵本山小品里的话说:人生最可悲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还没花了。”
在博客世界里,李小文会刻意去掉“院士”光环,以“黄老邪”的身份,跟年龄和资历与他相差悬殊的人进行平等交流。比起金庸小说里黄老邪的“七分邪气,三分正气”,李小文的邪气不重,看得出,他是个胸怀大爱之人,他入选科学网风云人物的推荐理由也可佐证:言冷心热,心怀天下的他,是不把“院士”头衔异化的最好注释。
当前学术界缺少类似李小文这样具有真性情的学者,他颠覆了我们对学者的印象,触动了民众对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的由衷敬仰。李小文的铁杆粉丝说:“李院士身上有魏晋文人风骨,而这种风骨,是当下学术界稀缺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平和心态。”
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李小文让记者坐在真皮沙发上,而他却矮矮地坐在别人送他的小竹椅上。访谈中,他显得有点局促,抱着左胳膊弯的右手,不自觉地上下摩挲着。然而,在聊到遥感问题时,他眼神放光,一下打开话匣子。采访中,他时常仰望记者,不停地给对方递烟、点火。最后,那个采访过无数专家学者的记者大发感慨:“他可能是世界上最谦虚的科学家了。”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陈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