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教一体化改革
2014-10-21白艳炜
白艳炜
【摘 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现状分析,阐明了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实现的途径、意义,介绍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理念,并指出了当前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一体化改革;双师型教师;课程体系;双元制;校企合作
21世纪中,随着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着集约型的转变,更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生产中,随之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向社会提供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放眼世界:欧美地区的职业教育在国际上是比较发达,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欧洲的职业教育又以德国的职业教育较为先进。德国的职业教育采用采取“双元制”教育模式,通过两个学习地点——州立学院和培训企业或社会事业机构的合作,使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培养在技术、经济领域和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和教育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职业高级人才。
双元制的教育活动与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元制”教育的优越性在于,通过实训帮助对理论的理解,理论又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学生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组织管理,缩短进入企业后的见习期,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职业竞争能力。由于采用双元制,两个学习地点的分离与协调。在企业或社会机构第一线,学生能在现实的职业氛围中获得有价值的实践经验:能亲身经历技术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变革,才能学会各种职业的和社会的能力、态度与行为方式。
根据一体化改革的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途径如下:
1 改革课程体系
首先职业教育必须跳出“学科本位”,不能以学科为中心一组织教学。 所谓课程模式实际上是指课程观、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三要素的特定组合形式,即课程体系是在一定课程观指导下的一课程内容及其进程安排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特定组合方式;其中,课程观是课程体系的“纲”。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专业教学特别注重学科体系及其逻辑推理,却忽视能力,特别是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做显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实例”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即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训练方法,这种方式具有操作技能的训练和解决问题的实例摹仿和积累,但缺乏足够的系统知识,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能力本位”课程观是我国职教界实情况下的一种较好选择。即专业基础理论以职业岗位群的“必须、够用”为度,并重点培养岗位的专业技能。因此.我们职教工作者,特别是各种职业院校的领导要从课程观入手,借鉴先进的职教经验,开出职业教育特色来。其次职教专业必须宽窄适度,针对性与适应性并举。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市场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考慮到学生就业是定向委培还是不定向委培的不同,应据此设置不同的宽窄度。定向委培的目标性明确可以设置相对集中且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而非定向的则宜设置涉及面较宽的多种课程以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
2 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人才为目的,所以必须加强技能训练,使之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由于历史上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很多职业院校金费不足,这种情况仍未全面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职业院校无法靠自身的经济来完成所设施的增添改造,更导致技能训练滞后社会发展,这是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我们可以参照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教学。由学校来完成理论教学,而学生的技能训练则由培训企业或社会事业机构来完成。学校和培训企业或社会事业机构轮流交替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弥补与实际生产的差距。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加大校内设施更新改造来完成学生技能训练的部分内容。条件更好的学校这个以辅助兄弟学校来完成这一任务,这就是长三角地区建立职业教育一体化联动发展的优势,通过这一形式,各兄弟学校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用最小的力气办最实用的事。
以上是通过硬件的方式来满足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的要求,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应该加快我们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我国职教界对职业教育特殊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1986年原国家教委一系列条例,对教师的资格、职责等作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有学者在实践中提出了这一概念。“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是要求教师既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又具有工程师(技师)的基本素质。这样才能指导学生获得和提升职业能力。
3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既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企业实训可以使很多学生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技能,相当于对学生提前进行岗前培训。同时这种形式又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经济压力又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用工缺口实现双赢。校企合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订单培养这个比较粗浅的合作层面上,而是要构建相关机制促成“校企一体化”。在日本三菱集团公司,根本就分不出哪是学校哪是工厂,德国、台湾的职业学校和企业也融和得非常紧密,政府鼓励企业工程师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允许取得资格证书的工程师到职业学校教课,并给予高额回报。
其次,是采用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边做边学,把看到的、听到的、手上做的结合起来。学生在寻找这个结果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 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使学生较快的融入企业融入团队。
一体化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方兴未艾,同时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所有职教工作者共同努力。让我们群策群力,使这项革命达到顶峰。
【参考文献】
[1]德国双元制大学的办学特点和启示[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0(2):1.
[2]马颖.欧盟职业一体化新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29.
[责任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