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嚼慢咽品语言

2014-10-21许冬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灵动含蓄品味

许冬

摘要:语文学科的本位是对语言的品味与感悟,以及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浓郁的语文味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一、品味语言之灵动,二、品味语言之细腻,三、品味语言之含蓄。

关键词:阅读 本位 语言 品味 灵动 细腻 含蓄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还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就是说,语文课必须要遵循从语言开始,最后再回到语言文字的原则。基于此,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方面作了一些尝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一、品味语言之灵动,二、品味语言之细腻,三、品味语言之含蓄。

一、品味语言之灵动。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必不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美丽的语言、美丽的意境,给人美丽的享受。

为此,我是这样教学本段的:

指名学生朗读这段美文,品味语境,体会意境。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流畅熟练,当时机成熟之时,老师顺势一点:读了这个句子,你最喜欢句中哪一个词语?它给了你怎样的联想?

有学生说“窜”字好。透过这个字,分明看到了云雀轻捷的身影,动作之疾,速度之快。在先生所描绘的恬静的境界里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律动。

还有学生对此进行了延伸:“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似一阵烟雨窜了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这句话中的“窜”用的也妙,写出柳条生长速度之快,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

……

抓住这样的字眼展开教学,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家对话,学生都非常投入,思维十分活跃。

崔峦老师说得很好:“阅读是什么?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是和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和高尚的心灵的对话,是充满乐趣的精神生活。” 因此重视“玩味和品读”则是给了他们展示个性的机会,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学的过程也会是一种更加美妙的享受。我感悟到,只有这样的教学,学生的眼前便会呈现出一幅多彩的画面,心中的涌起的是一份品味语言带来的满足与惬意。

二、品味语言之细腻。

当前,有部分语文教师为了张扬现代化武器——多媒体教学,于是语文课完全变成了“多媒体操作课”:快餐式的“读图”,天马行空式的展示内容,再配以五花八门的背景音乐,真是很热闹。可是我们的学生在新鲜了一回之后,又有多少实实在在的收获,真真切切的体会呢?

钱梦龙老先生也深切地感到“语文教学该返朴归真啦!” 语文教学如何“返朴归真”呢?其中一条: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触摸语言,一定是一种好的方法。我也认为:教师要摒弃“为媒体而媒体”的做法,扎扎实实地去引领学生品尝细腻语言的韵味,感悟文本,领略作家所描绘的意境,从而走进作家的情感世界。

记得我引领过课外作品《古井》的校内公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说说古井的特点(2)品味语言

通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学生说:用井水倒映天空,映照人脸写出井水的清澈。

有学生说: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滴”下去是动词,而“滴答”是拟声词,静中有动,动中复静,多么逼真、传神,多么的奇妙呀。

有学生说:用手觉钝痛、被粘吸,经搓揉才回暖,写出了古井的阴凉。

是呀,如此细腻的语言,如此传神的笔触,如此生动的描绘,如果不细细地品味,不慢慢地咀嚼,怎么会有如此身临其境的感受呢?怎么能引领学生享受这美妙的意境呢?

三、品味语言之含蓄。

很多作家在运用语言文字时,往往是含蓄的。光是熟悉内容,是无法品味出语言的深度的,无法感受到语言的张力的。

莫怀戚的《散步》就是其中一篇典型。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熟读,然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抓住哪些词体现“我”在母亲、儿子、妻子心目中的位置,进行小组讨论——读出语言的“弦外之音”。小组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通过讨论,再加上我适当的点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如下几点出彩之处:

从“早已习惯”可以看出,母亲老了,且年事已很高,因为在好多年以前母亲就听从我的意见了,正好可以印证前文“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在病弱的母亲眼里儿子无疑是强壮的,可以依靠的。

从儿子这方面说,用一个“还习惯”来点明儿子的年幼,没有自主决定的能力,在幼小的儿子心中,父亲的形象特别高大,是可以仰赖的。

妻子是“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可见妻子的贤惠和善解人意,因为她在外面能够给足丈夫面子和权威,肯定一家之主的地位。“在外面”用得特别含蓄,言外之意,在家里“我”是听妻子的,这也符合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

我以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效率,有深度,有活力。学生喜欢,教师轻松。那种品味之后的快乐会永远留在教师心中、学生心中,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品语言的乐趣。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同样的文字,对于不同的心境、不同境遇的读者,有着千差万别的外延和内涵。不是有人说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語文教学就要多一些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少一些“驯兽式”的程序。有些内容不必一定要学,如本文中小姑娘的形象,不必花大力气,因为通过阅读、揣摩,小姑娘的形象早已跃然纸上。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堂比作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田园,那么,语文老师就是学生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养护者和守望者。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这一篇文章写出了什么意思,我们还要追问学生,作者何以写出这样的文章来,感受语言之美。所以,阅读教学,应重视一个“品”字。“品”中“悟意”,“品”中“悟情”,——品之悟之,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养成会品、爱品、乐品、善品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尚文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第一版

[2]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10月

猜你喜欢

灵动含蓄品味
含蓄和夸张、“隐秀”和“夸饰”
含蓄三义
品味桂峰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品味四季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