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解《师说》中的“师”

2014-10-21王庆荣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韩愈儒家孔子

几千年过去了,荀子的名篇《师说》仍闪烁着万丈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之路,开启了多少蒙昧的灵魂;又如春雨,从古至今,滋润了多少学子的心灵。

在感受韩愈说理透彻,对比论证精妙的同时,每次教授这篇文章总有疑惑萦绕于心头。笔者认为文中的“师”不是人们传统认知中的狭义的儒家之“师”,而是广义的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即某一行业的专家学者。我们现在各行各业带徒弟的人都被称为老师,我想这与韩愈提的“师”是一脉相承的。

毋庸置疑,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受魏晋以来的不从师思想的影响,更强调家学渊源,所以耻于从师,这股风气当然应该指的是有一定文化功底的读书人,根据当时被称为“狂人”的韩愈灰溜溜地被人讥讽、抛弃的社会状态,似乎都应该得出他所提倡的是儒家老师,但任何文章的论据都是为论点服务的,而文章当中所提到的论据有一些恰恰是指广义的老师。

为佐证其观点,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以论证。

首先,文中开头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行业的老师都会教给弟子的,不单单是读书的儒家老师,即使是武学,下文的表述也看不出倾向性。

其次,在文章的第二段,作者提出了“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这里明确指出“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不是韩愈指的老师,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小儿科,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启蒙老师”,是教的最基本的知识。韩愈要说的 “学者”是像李蟠这样的“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有一定专业功底的人,不是蒙昧的儿童。他指的老师是更高层次的能“传其道解其惑”的老师,那么他们的老师,也应该是像韩愈这样的“术业”有专攻、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

再次,他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在韩愈看来小孩学的“书,句读”是人人都易于掌握的知识,就是文中的“小学”,那么“大遗”就应该是“道、业、惑”方面还存在问题。只有成人之后在“学无所长”时,而自己又羞于向人请教,不能成为“术业有专攻”的高级人才,这才是最糊涂的“未见其明”的人。

最后,在文章的第三段中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在这段中我们看到,孔子向人请教的范围非常广泛,并非是儒家学说的内容,而向他们请教的是官职的名称,音乐、弹琴、礼。韩愈提倡人们向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学习,他们为提升自己技艺勇于向人请教,而不像所谓君子说的“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耻学于师”,最根本的就是以无知充有知,用遮羞布蓋住自己,总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底,实际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当自己在不断的请教中能力卓越时,谁又能无视你,说你自卑,说你阿谀呢?孔子就是虚心、恭敬地请教,他就是后世“君子”的真正乐于从师的典范。这也是文中说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常常只满足于普通人的标准,能在行业之内混口饭吃,不求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但社会的发展正是由于有了精英的存在,才更好地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谁也不能否认像比尔盖茨、柳传志、马云等此类人的重大作用,那么韩愈的观点仍能照耀今人,促人猛醒。

作者简介:王庆荣,山东省泰山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早年曾获得教学论文一等奖,2004年执教市级公开课,两次获得市直优质课,并多次获得市直高考优胜奖,就职于山东省泰山中学。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韩愈儒家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茶道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