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走路、跑步方法训练的策略

2014-10-21何娟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走路跑步课堂教学

摘 要:体育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学生体态的塑造。现实中有很多学生走路和跑步的姿势不正确,从而导致外形很难看,影响形象气质,还会影响以后的身体发育、骨骼发育。因而,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走路、跑步方法的训练尤为重要。针对学生走路、跑步训练的认识及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走路;跑步;科学培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重点强调和指出了“健康第一”的原则。在现实中有很多学生走路和跑步的姿势不正确,从而导致从外形上看很难看,影响形象气质,从长远看还会影响身体发育、骨骼发育,乃至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成绩,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本人通过日常课堂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总结了一些走路、跑步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学生走路、跑步方式方法训练的实际意义

在小学体育課堂教学中,教会学生走路、跑步,对其进行针对性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小学生的骨骼与身体正全面进入成长时期,这一时期对于防止身体畸形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走路、跑步正确姿势的训练和指导,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关节功能、韧带功能,锻炼和提升下肢的爆发力,还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身体更加灵活,活动能力更强。有利于骨骼、肌肉的协调发展,塑造正确的身体姿态,培养良好的气质修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走路、跑步能力

跑步本身是人的本能,但是跑步姿势的正确性却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指导,很多学生的跑步姿势都是错误的。跑步这项运动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里包括了预跑部分、起跑部分、中途跑部分和冲刺部分等四大部分组成的体育运动比赛项目。可以通过以下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走路、跑步能力。

1.做好准备活动,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准备活动环节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程序。良好的准备活动直接影响着后续运动的效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在教学中,要针对跑步这项运动的特质、运动量的大小,安排合理的专项准备活动,使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各个关节充分活动到位,为跑步学习打下基础。每个季节、每个月份的天气都有差异,因此也要选择不同的准备活动来丰富体育课教学,更好地合理运动,更好地配合学生身体发育。

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都不一样,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每堂课安排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要适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水平能力是不同的,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既保证教学质量,又符合学生的身体发育、骨骼发育特点,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应有效果。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技术动作示范要正确、规范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健康第一”的宗旨。也就是说,教会学生正确的走路和跑步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习惯、提高学生体魄的重要手段。因而,教师在体育课上选择教学技术动作的时候,要保证这项运动技术的准确性、合理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动作要规范,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正确的动作意识,从而正确地完成跑步、走路的技术动作。

走路的过程中要注意下腹部力量的运用,腹部肌肉要缩紧,脊椎和躯干部分要保持稳定,走路的时候脚掌着地,脚趾也要用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头要保持在直视的位置,避免头部左右摇摆。跑步这项运动的整体过程是一个全身肢体和肌肉协调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里的几个步骤要分解训练、整体完成。起跑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对发令枪全神贯注;要注意身体的倾斜度,身体尽量前倾,以便更好地增加起跑的爆发力,在起跑的瞬间获得完美的速度,同时又最好地协调了身体各部分肌肉的作用;途中跑的过程中要注意跑步的节奏,配合呼吸,以取得最好的速度比值。因而,跑步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还是战术的运用。体能分配、速度分配也都是需要掌握的技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自己的技术动作准确无误,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所以教师日常要注意多学多练,多看相关书籍、视频,学习教育方法方式。只有教师本身提高了自身素质,才能保证教学的成效。

3.针对走路、跑步的技术动作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体特点、接受力的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要在课堂上做好教学组织,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运动场地,保证运动量的大小适度,保证运动强度的适宜;安排分解动作练习,并针对每个动作设计相应的训练方法,如起跑训练、冲刺训练、抬腿训练等,并将各项训练穿插进行,把这些技术动作分解开来进行指导,层层分解动作安排学生针对每个环节的动作,进行针对性练习、反复练习,逐一纠正,达到正确无误。让学生充分领会每个技术环节,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走路、跑步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科学合理地掌握走路、跑步的技术要领,原理和姿态动作。引导学生要根据掌握技术动作的实际情况来练习,教会学生正确的走路和跑步。

4.通过趣味性游戏、比赛来训练学生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吸取游戏、比赛等教学方式方法,注意寓教于乐。跑步和走路本身都是对形体、姿态、动作的纠正和指导性训练。训练是枯燥的,这样的训练必然会使小学生感觉没有意思,那么就要求教师开发出结合训练内容的、有趣味性的训练方法。例如,可以组织团队合作性质的接力跑步游戏,学生通过配合、协作来取得比赛的胜利。这样既让学生玩游戏玩得高兴,达到玩与练相结合的目的;教师也能在游戏比赛的过程中把教学理念贯彻下去,让学生把学和玩融合到一起,学生通过游戏掌握跑步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并在游戏中实践和融会贯通,教学也因而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体育课堂教学要保证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走路、跑步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体能,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完成对学生体态的塑造。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发育、骨骼发育,培养学生气质,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伟芳,马春花.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案例精选[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毛振明,何平.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第一册(走、跑 悬垂、跳跃、支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何娟,大学体育本科学历,2006参加工作,二级教师。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走路跑步课堂教学
会走路的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宝宝学走路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会走路的树
其实,跑了你才懂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八戒跑步等4则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