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2014-10-21卢凤玲
卢凤玲
摘 要:高考作为很多人人生的一道重要门槛,社会非常重视。尤其作为亲历者的高三学生和高三教师,更是认真对待。近两年高考模式也在经常创新之中,历史学科地位一落千丈,课时学习更是由“富足”到“贫穷”。如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把握历史高考、决胜历史高考,这就需要高三学生和教师与时俱进,具备新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切实做好学习中的每一滴,相信巧妇也能为无米之炊。
关键词:新高考;新理念;好实践;高效率
笔者作为三星级学校高三历史教师,就如何上好下学期的历史课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无米,莫流伤心泪
在2010年高考前,本二以上高校录取学生时,选修科目的高考等级是必须达到B以上,这是硬性规定。如今有些高校会因生源问题而降低对选修的等级要求,而这些高校往往又主要招收的是我们三星级学校的学生,因此直接决定我们学校的选修课务安排由以前的五节以上降为两节加一节30分钟的早读课。这就直接促使学生把历史课当成休息课,课下自然就更不会把学习精力放在历史上了。而且近几年江苏历史高考题型也一直在创新之中,其方向是更重视历史能力,重视课本知识兼顾内外知识,重视历史知识的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如考题之中穿插各门综合知识以及世界大事、生活常识、文史知识等)。如2011年江苏高考题第22题材料题考的就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知识,知识点来自于书本,但答案基本上都是从材料中总结,这使学生有种做语文题的感觉。所以就更加剧了学生“学与不学一个样”的心理!可以说,这种既无课上又无心学的现状更加促使我们历史课处于“无米”的地步。
那么作为历史教师是否就此黯然神伤呢?当然不能。我们应该树立最新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上学习效率;体现教师引导作用,高屋建瓴、及时洞察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无米,能做可口饭
“无米之炊”确实有点难,在高三下学期一周只有两节历史课,要想做出“可口饭菜”,就必须切实地用好每一分每一秒。那么具体怎样完成这个45分钟的二轮复习呢?下面是我实践总结的大概三种有效复习模式。
模式一:参照考纲,宏观复习
下面我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来实践一堂课的复习进程。
1.实施默写(约15分钟)
大部分教师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时喜欢用提问的方式,诚然,这种方式能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检查反映出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但是,我们的学生存在更为严重的现象是“眼高手低”,能说出来不一定能写出来,甚至错字连篇。如:2011历史小高考第37题,如新经济很多学生答新经济政策;其他的诸如经济危机写成金融危机,袁世凯写成袁世“恺”,两极格局写成“二”极格局等。而高考阅卷对文科的书写要求很高,所以采用默写的方式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增强学生的规范答题意识和学生的书写能力。前8分钟为学生自主对照《考试说明》知识点,以一轮复习笔记为主,参照教材,快速背诵,然后默写。默写题由教师提前编好在脑,通常有直白问法和变式问法两种。
2.简构脉络(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单元的重点,即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自行在草稿纸上构建框架,同时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构建,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3.感知高考(约3分钟)
教师提前精选近几年与本单元相关的高考题,通常为两三道题,用投影打出。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感觉一下近几年的高考题的难易程度以及题目的命题视角。题目为:(1)(2012年江苏卷5题)以图画形式考查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图文信息获取能力。根据材料信息“金陵机器制造局”“匠心运用,造成快枪”可知①③正确,②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私人投资的近代企业,④错误,故选A项。此题属于较易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命题视角涉及近年来的热点“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角度。(2)(2010年江苏卷11题)以柱形图形式反映了“国民政府后期大量发行法币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此题属于较难题,命题视角是以“图表”这一材料情景来围绕考纲知识点逐个解析选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预猜高考(约15分钟)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做当年江苏各地模拟题,题量不大,一般为4~5道选择题和1道小材料题。既然是模拟题就一定程度上能预猜到高考的命题方向。如针对2011年高考,我就本单元精选了各地一模卷的选择题,如苏州(5)、南京(6)、盐城(5)、苏北四市(6)、无锡(5)和材料题无锡(23)第二问,其题渗透着“工业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等命题思路以及培养学生看图能力和提炼材料关键词能力。这六道题主要是以小练习形式打印给学生,大概8分钟做完。剩余7分钟学生就错题交流而后教师稍加评讲。
模式二:以题带练,综合巩固
通过练习题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技巧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此模式大概一月一次,为限时训练,主要是做最近各地模拟卷,选择题20题全做,非选择题精选3题,时间为一节课45分钟。以学生闭卷做为主,做完教师予以批改,下节课讲评。目的是培养学生答题习惯、答题技巧、综合掌握五本书的知识能力以及适应高考限时答题的状态。教师讲评时重点是“五讲三不讲”,即讲“审题”,讲“思路”,讲“误区”,讲“拓展”,讲“规范”;不讲“学生不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不讲“学生已会的”。讲评过程中还是以学生自行回答为主。
模式三:整合書本,再次回归
“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在复习时,必须回到课本中。具体做法有:①讲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用主线来落实知识的链接与渗透,如大事年表、党的历次会议、不平等条约、中外法律文献等;②讲热点:如江苏地方史、欧债危机引起的经济救援问题、经济全球化等;③讲易混点:如元朝的中书省与行中书省的管辖范围、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区别等;④看纠错本:一学期下来估计都有百十来道错题,每人各有不同,但是积累的都是学生自己平时不懂或易犯错的环节,对自己平时做题时易犯的错误再次警示;⑤回归笔记和书本:临考前再翻翻书本和笔记,主要是再熟悉熟悉知识点,查漏补缺尤其是书本上的图片和注解,历年高考题基本都有一两张图片与书本有关,如战争图、美术文学作品图等。
三、饭香,需花长久功
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瑕疵,也会出现“饭烧糊”或“夹生饭”的现象,比如:做题粗心、审题能力不够等。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教师是屡次提醒,但学生是屡做屡犯。在此,也想请教各位同仁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使他们改正错误。
在教学中一种模式一直实行下去,学生会有乏力感。所以,要想维持饭香,就需要花很多心思创新,尝试更多有效方式,如“学生考老师”“闭卷+开卷式”默写。鉴于高考将至和课时不足,有很多方式没能实行,但愿以后能实践并创新。
总之,新历史高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理念,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是引导。教师导要有方,导必有序,导须有度。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把握历史教育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才能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切实让学生实践好课堂中的每一学习环节,相信也能短时有效地复习好历史。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