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观念对社会影响及道德建设分析
2014-10-21王连峰
王连峰
【文章摘要】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富足上,更体现在整个社会文化道德水平的提升上。因为道德是发展之魂,只有全体公民道德水平普遍提升,社会的繁荣与和谐才具有精神基础,人民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道德建设却是任重而道远,所以要提高国民素质、引导道德取向,加强法律建设、行政建设和经济建设。
【关键词】
道德建设;道德水平;经济社会;道德取向;法律;社会;发展
道德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道德建设。
1 道德是经济社会发展之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走向小康,但一些社会道德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随着各种外来文化观念的大量涌入,加之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人们的道德觀念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道德规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柔性约束,也因此,道德约束更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更容易形成和谐共生、互助互爱的社会氛围。
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同时也是文化道德等软实力的竞争。具备高尚人格和道德理想的社会公民,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和谐安定的基石。因此,培育公民道德、增强公民的道德责任感,就成为我们当前维护大好发展局面、凝聚全民团结力量的必须选择。
回顾历史,在中国数千年辉煌文明史上,愚公移山矢志不移、苏武牧羊不辱使命、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每一个道德榜样都有着无穷的感召力,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钱学森、赖宁……他们每一个人,都曾激起亿万国人的道德热情。可以说,爱国、仁爱、互助、礼义等道德观念,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促进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复兴。
所谓的道德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更不是只存在于我们身边。应该明确,在加强社会主我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今天,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无论是面对市场经济新环境的不适应,还是个别人道德堤坝的失守,在今天都只是局部问题、个别问题。只要我们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就能明辨吾辈荣辱,让发展的步子走得更加坚实。
自2001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经过10年在道德建设方面的努力,在荣辱、讲道德、促和谐正成为全社会的文明风尚。我们坚信,只要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守望良知、坚守信念,就一定能塑造出新时代的道德风范,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丰富的精神财富。
2 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中国人需要经济蓬勃发展,也需要享受经济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许多人言必称“道德滑坡”,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构主流道德观的任务重大而紧迫。遗憾的是,当不少人天天对现实做出负面评判的时候,却依然只是诉诸于传统的道德情感。似乎一提到道德,就是传统美德,一提到失德,就是世风日下。但对传统美德一味怀旧,为“田园牧歌”大唱赞歌,并不能有效解决今天复杂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对身边的义举、善举视而不见,草草拉起道德大旗来质疑一切,甚至每每偏离主题,众声喧哗演变成了无休止的相指责、攻击乃至谩骂,更不可能碰撞出一个与时代合拍的社会道德规范。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道德并非一成不变,一定意义上说,思想道德建设就是一个不断爬坡、与时俱进的过程,跟经济建设一样需要根据社会现实作出积极调整,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任何时代的道德都不那么完美,与过去相比,现在的道德建设可能更复杂、更困难。必须正视,改革发展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的中国,不同人群利益分化、对立、博弈,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这已是一种常态。农耕时代或计划经济下那种基于共同生活经验或共同利益的道德标准日显单薄,口号化、形式化的东西,也很难再凝聚起“多文化的民意”而形成主流价值判断;必须正视,市场经济在不断加剧社会竞争,而保障良性竞争的法治堤坝还没有合龙,诚信体系尚不完整,打道德和法律“擦边球”谋利甚至冲破底线者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惩罚”;必须正视,“陌生人社会”的到来正加大社会运行成本,互不信任也让人们的情感变得疏离,这种情绪与利益纠葛交织在一起,平添了许多对道德,对他人,对社会的怨怼。
今时今日,围绕国人所热议的种种道德问题,都不是仅靠振臂疾呼,或在道德上动个“大手术”就能够解决的。提高国民素质、引导道德取向,还有很多法律、行政、经济的“基本建设”要做。老人摔倒众人扶起,好人受到感谢而非被冤枉;搭便车回家的老人意外身亡,其子女拒绝赔偿—我相信,事情确实就应该这样发生,而且在生活中也真实发生着,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大家不愿看到的纠纷就不会出现。应当承认,创造一个让更多人愿于、乐于“二话不说”扶危济困的环境,我们要说、要做的还很多。
站得更高一点看,无论是出于道德传统,还是出于现实情感,很多事儿其实都属于二话不说的该做的范畴;为官一任该讲官德,清正为民;为人师表该讲师德,言传身教;白衣天使该讲医德,妙手仁心;大小老板该讲商德,诚信经营……但这种种“德”不能全靠传统和个体良心去实现,道德成本不能由好人来承担,不能要求人们不考虑外在环境、不计较个人得失必须去践行某种道德标准。所以我们才要强调:德以劝善,法以诛恶,法律必须成为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道德观念必须渗透到司法实践中。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者应得到保障,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者应受到严惩;所以我们才要强调:道德讨论不是要抹黑、围攻哪个人群,放大冲突和对立,而是要切实调整利益关系,提升每个人从善的动力和对他人从善的信心;所以我们才要强调:“私德”的培养很大程度有赖于“官德”、“公德”的建设,只有权力和金钱被套上“笼头”,“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得以扭转,社会心态才能理性平和,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道德建设的爬坡永无止境,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对建设“新德”、“大德”,对惩恶扬善提出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10周年之际,正视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德焦虑,实实在在地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问题,构建可信、可靠的现代社会良善秩序,这是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惟有如此,中国才能成为一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中国人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体面、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