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结合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2014-10-21白静静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

白静静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206-01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从前几年年开始,新的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提升了信息技术在学校尤其是学生心中的地位。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周边农村,平时对电脑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少。并且每个学期都会有农村来的插班生,这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是可想而知。那么如何在一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每个学生充分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方向。

1.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杀,只能适得其反,计算机教师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习。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保持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时很有兴趣,慢慢的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通过和学生沟通,我发现很多學生都通过计算机来上网聊天、玩游戏、听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转变学生的认识。根据学习的内容适当的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实现教学,选择性的安装一些电脑软件,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在大部分的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以后,可以适当的增添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操作。例如:初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网络资源的共享,就可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的打字游戏,本小组内或者水平相当的同学组合起来,进行打字比赛,既锻炼了打字速度和键盘的熟练程度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我校已经实行有几年的时间。但教室里的分组一般是班主任按照学生平时各方面的表现来分的,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可进行小范围的调整。力争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专家"。同时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上的一些操作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衔接,在学习到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知识相似的内容时,不需要详细说明,教师只需要适当的提示。特别是讲到一些工具的使用,新教材提到了很多的类似工具,大部分工具的使用都大同小异,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看书,或上网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泰山出版社第一册下第一章第三节《版式美化》,我拿来了同学们在走廊中张贴的小板报,想给同学们印刷一本专门的书,每一页应怎样设计?每个小组出一个精品来展示。这样就很快的将本节课中的三个重要知识点认知,并且小组内团结协作,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3."兵教兵"打造高效课堂

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安排每小组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他们接受速度快,在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协作能力。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4.注重课堂评价体现人文关怀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地体现。多种形式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营造一个师生心理相融,创作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师爱"激发学生情感,把"师爱"寓教于教学之中,通过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就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地学习。

5.关注课堂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于教学,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艺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电脑操作娴熟,能修理电脑,畅游网海,制作课件。可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为学生所认同。究其原因就是语言的使用问题,即不能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方便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例如,在讲解"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笔袋","文件"比作笔袋里摆放的"笔",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教育学生要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应负责任地规范使用计算机;教育学生要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学生要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黑客"。在教《在因特网上下载文件》时,学生面对浩瀚如烟、良莠不齐的互联网,教育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

精彩来自于厚积薄发,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要求教师处处留心,时时注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注意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搜集保存各种材料,依据大纲,结合教材,遵循课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转换成今天的能力立意,过去的只强调学科观念转变成今天的综合素质培养,掌握教学新理念,从而引领课堂教学的革新。

猜你喜欢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