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学困生”
2014-10-21赵圆
赵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182-01
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初中数学学困生一般都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遗忘快;有惰性心理,学习不肯用功,思想不求上进,缺乏吃苦精神;心理压抑,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中,情绪易波动,性格较浮躁;有胆怯心理,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有逆反心理,对老师的批评、指责反感,不爱学习;缺乏志向,学习意志品质较差,常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对学习丧失信心。此外,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和实现问题的类化。此外,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职业道德品质,教材内容的深浅、难易,教学环境是否清洁优美,教学氛围是否愉快和谐、富有情趣,家庭和社会影响是否良好等,也是影响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因素。针对学困生学习心理上的各种障碍及有关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1.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问题1:缺乏上进心,学习目的不明确.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务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心理脆弱,耐错能力差,过度的学习焦虑,作业依靠抄袭,以应付老师检查,从没想高提到自己.
问题2: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
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屏气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由于他们心态脆弱、敏感、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易与老师对抗,对自己学好数学缺少信心。
问题3:认知水平低,理解思维能力差.
部分学困生反映较慢,口头表达能力差,對问题的理解往往长时间琢磨不透,计算能力差,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有限.
问题4:缺乏系统性,知识结构不合理.
从教学过程中知道,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能形成完整系统,时断时续,一般知识点甚至少一片空白,缺漏多.也有的同学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象上,,没有实质性的深入。
问题5: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低.
部分学困生课前不预习,课堂上忽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注意公式、定理及结论,解题时生搬硬套,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一知半解,课后也不去问老师.学习的效率太低,抓不住重点,学习成绩总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2.我对班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做法
2.1 授人以渔,强化学法指导。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预习法、复习法、类比法、归纳法等等有效的学习方法都应该反复指导,让学生掌握并运用。例如类比法,告诉学生初中数学知识与小学知识是相似而又不同(如有理数与自然数、分式与分数等等),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搞清楚其区别与联系。
2.2 降低教学难度。加强辅导。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降低难度。采取循序渐进、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3 降低知识坡度,放慢进速。适当对教材进行处理,从具体、简单的知识入手,再过渡到抽象、复杂。比如初一"绝对值的概念"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较吃力,笔者降低坡度、放慢速度,让学生从解决具体数的绝对值开始,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这样不但化难为易,而且能带动很多知识的学习。
2.4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结论。
2.5 做好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首先要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从"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域,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其次要进行"数"与"式"的过渡。小学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代数",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
2.6 让知识在学困生的生活中运用起来。很多学困生都认为知识无用,学好学坏无所谓,为此,我们可以带他们走出教室,深入社会,体验知识的作用和力量.将实际数字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竞争,真正意识到学好数学是将来走向社会及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素养,是将来解决问题的必备方法和策略。
总之,对数学学科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是艰辛的,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善于研究学生,讲究策略,并且要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持之以恒. 这样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才会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