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特教聋生支架式素描教学案例分析
2014-10-21李玲
李玲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它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最近发展区”理论而形成,鼓励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文章以中职特教聋生素描课程为例,介绍了支架式教学设计的应用,并对该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中职特教;聋生;素描
一、引言
素描课程是美术专业的基础课。中职特教聋生工艺美术专业静物素描课程“圆形水果的结构体现”是要从聋生生理特点出发,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静物结构规律,体积造型,运用相应的塑造规律进行圆形水果的素描绘画。通过对静物的结构认识,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造型理念和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上,聋生比健听者更容易接受直接的、感官性较强的东西,要充分运用聋生视觉和触觉感官。对于圆形水果,不仅仅是知道它的名字和特点,更重要的是理解他的造型结构和体积空间,体现在画面上。教师要要引导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观点,从生活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能力和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二、支架式教学的特征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设计理念。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有关文件将支架式教学界定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l]它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和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而形成,鼓励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支架式教学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2],笔者以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来考虑这几个过程。
搭脚手架——这原本是建筑行业里的用语,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支架式教学。本节课围绕圆形水果的学习主题,分解问题,从已有的知识框架圆球体开始搭建脚手架。
进入情境——组织适合聋生的触觉体验活动,师生互动,让聋生在充分体验中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概念框架中支架交点。
独立探索——先有教师启发引导圆球体形体结构的绘画体现,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探索、独立分析圆形水果的结构形体特点和绘画体现的过程。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对圆形水果感念形成比较正确、全面的结构认知和理解,完成对圆形水果结构形体知识的意义建构。
效果评价——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小组成员对个人的评价。
三、支架式教学实施
学生有几何石膏体绘画基础,进入静物素描阶段,对新鲜实物都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思维相对活跃。面对听力障碍学生,老师要手语和演示教学,还有个别手语基础差的学生靠看口型或者依赖于助听器的微弱听力接收知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老师重在引导,学生要动起来。不仅学会动脑思考,还要动手实践;不仅学会独立思考,还要与他人合作;不仅学会主动探索规律,还要发现规律,体验和感悟发现规律的过程,理解发现规律的付出,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运用已有知识,搭建脚手架。
准备小西瓜、橙子、橘子、柚子、苹果,学生分5组。
1、组织活动:触觉体验。放每组一个纸箱,内放备好的一种水果,以布覆盖,让每一组员摸一摸,表达摸到的是什么?一组里的成员是否表达一致?能否通过触摸确定它的形状结构特点?表达观点。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既要巩固已学圆球的结构特点,也把圓形水果和圆球之间建立起联系,归纳为圆球体。
2、围绕圆形水果的结构造型这个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提出如下问题:(1)圆形水果结构造型特点与石膏几何体圆球有什么关系点?(2)两者之间有关系的条件是什么?(3)圆形水果的结构造型怎样表现,有规律可寻吗?(4)圆形水果的表现方法是怎样产生的?
之前的知识结构里已经有圆球体,摸到的水果又都可以归纳为圆球,就带着这几个问题来研究触觉体验到的的这些水果。
(二)进入情景,学习新知识。
1、组织活动:根据老师的提示,再进行触觉体验。是否可以肯定第一次活动中自己的答案,如果一致,请确定;如果不一致,请做出选择后确定答案。2、画面表现。将触觉体验以结构素描的形式画于纸面。活动目的是更细致的体验水果的形体特征,并且在体验基础上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3、展示讨论。画于纸面的和真实的水果是否一致?引起欲望,在一定的气氛中揭晓谜底。展示作品,共同讨论。引申:要更好的探索体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三)独立探索,理解掌握。
谜底揭晓后,对本组水果的形体有了视觉体验,更为清晰,对比实物,表达对画作的观点。问题:哪个更好?形体的饱满与否?结构准确与否?给人感受如何?哪一个体现出了让人愿意接受的效果?
将学生们的目光带入到一特定光源处,放入圆球体,重申圆球体绘画口诀:
想画圆,先画方;定中心、相对称;量比例、找透视;三大面、五调子;找细节、收整体。
在每一组处,放入各组组的水果,按照刚才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个人进行水果整体表现效果的结构素描绘画。每人的角度不同,绘画的体感空间效果不同,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的进行探索。以已有知识结构探究圆形水果的结构形体特点,找到联系点,素描体现圆形水果结构。
画完展示效果,肯定优点,重申知识要点。
(四)合作学习,探究规律。
1、组织活动:又一个神秘纸箱,里面还会是一样的圆形水果吗?每组派一代表触觉体验,五组依次进行,五组说的一样吗?写出答案小纸条,一起公布。
以梨为探究点,它是不是圆形水果?除了归纳为圆球体的形体特点,它和圆球体完全一样的吗?还有什么不同点?怎样体现这个不同点?这些细节又该怎样归纳呢?结构体积怎样体现?怎么样找到塑造的规律?
2、小组协作,完成梨的结构分析,体积处理,空间表现。
小组成员讨论结构,画出结构体现图,每一位成员都要表达观点,围绕问题交流讨论,最后小组拿出最合适的方案,绘出梨的结构素描。
老师在一旁协助指导,必要时进行针对性演示。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小组成员分析他们的能力,看看完成梨的素描需要怎样联系知识点,怎样解决问题。
老师互动,集体讨论,师生共同得到:给出的梨,可以归纳为圆球体结构,但是更为复杂,要进行两个圆球体形体组合,要进行结构的细部分析,按照物体本身的结构变化进行明暗交界线的变化处理,体积空间的体现和圆球体规律一样进行。推导出其他可归纳为圆形水果的结构分析方法规律以及表现要点。师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练习巩固,评价效果。
1、你还能想到的圆形水果又那些?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做结构素描的作业。
2、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2)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在小组协作环节中,是否发挥了做为小组成员的力量?是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对集体任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是否与小组成员之间齐心协力、团结互助?
(3)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不是教师单向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你是否完成了对课程所学知识信息的意义建构?
四、支架式教学应用分析
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参与性很高,多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起兴趣,引起共鸣,使学生愿意学,促进求职欲望的提升。
聋生听觉不健全,充分的利用触觉和视觉的结合让他们对物体、对生活有所深刻的体会。
聋生的学习特点就是要多重复,这节课多次用摸一摸来组织活动,活动是对知识的反复重申,有利于聋生教学。
针对聋生,因为各地手语的差异会造成个别学生的不自信,不利于教学的发展,课堂中进行的每一次自己观点的表达都是对他们的自信心的锻炼。
学生之间的互评,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评价自己的事,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由于是聋生互评,也更易使被评的学生因为群体性而接受。
五、结束语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支架式教学,满足了聋生的参与性诉求,将学习效果、聋生行为、聋生心理都引向正面发展。利用支架式教学方法对中职特教聋生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从教学的实践证明,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聋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互助合作性,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素描结构体积的塑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l]张冬霞.支架式教學模式浅析[J].学期刊,2014(2).
[2]高稳.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J].校长阅刊,2005(12):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