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与调节

2014-10-21陈玲玲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调节心理健康教师

陈玲玲

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新时期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基础。笔者认为,作为心理健康内在因素的教师个人,只有科学地做好自我心理的维护和调节,才能真正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 自我维护 调节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面对新时期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的种种因素影响,教师负有更多的心理压力。近年来,发生心理障碍的教师事件屡见不鲜,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特点,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心理健康已成为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我們教师应具备怎么样的心理素质呢?

著名心理学家兰肯(p.t.rankin)指出,就心理健康而言,优秀教师应具备下列特点:1、喜欢儿童与青少年;2、自我调节良好,心理健康,可为学生作出表率;3、明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途迹,能帮助学生,满足学生基本的情绪需要;4、能提供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气氛;5、具备教育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6、能注意到有问题的学生,并知道在什么地方及如何使他们得到帮助。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及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而作为心理健康内在因素的教师个人,如何维护好、调节好自已的心理,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呢?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教育工作,并为之而自豪,才可能心甘情愿地为之而付出全部的心血,认真履行好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对学生有真情真义,全身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并为之而奋斗不已,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

2、加强思想修养。维护良好的教师心理状态,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完善自己,塑造良好的心理。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必然会产生思想上的焦虑、惶恐和不安,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的释放和消除,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自己的涵养和素质,做到遇事冷静思考,心理上包涵宽容,行为上不失常态。

3、学会自我调控。教师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在走进课堂前,应该把不良的情绪放在教室之外。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如:渲泄情绪,以恢复理智(找朋友或心理咨询师倾诉、交谈);精神转移(做运动、唱歌、逛街、做家务等);原谅自己,恢复自尊,走出阴影,把挫折变成成功的动力;学会幽默与自我解嘲等。

4、合理分配精力。教师的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耗费心血多,工作时间长,呈现出刻板单调的学习和工作方式,这也是造成心理疲倦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宽自己的生活空间,善于把握大脑高效工作的最佳时间,合理分配精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排遣消极情绪,使紧张刻板的工作得到较好的调济。

5、充分理解学生。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要承认他们人格发展中的幼稚、不成熟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特别当学生出现初期错误或反复时,教师应提出期望性的规劝与批评,充分理解学生,给他们以宽容,让他们有改过的机会,而不是以偏概全,“一票否决”。所谓“让人一步自己宽”,既给了学生完善提高的空间,也给自己的教书育人创造了和谐的环境,减少了不必要的“冲突”。

6、公正公平教育。教师要有博爱的胸怀,公正公平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善待学生,要无条件地接纳所有学生,坚持做到一视同仁,让他们在公平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同时,公正的教学思想,会对学生的道德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在“育人”环节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调节心理健康教师
方便调节的课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最美教师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