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小学语文生活, 积累语言

2014-10-21李玉芹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李玉芹

摘要:小学生的记性好,模仿力强,悟性却相对较弱。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特别强调通過阅读积累,通过生活积累,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放弃烦琐的内容分析,要让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一课程目标给每个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新课题。我们都知道,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种学习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教师长期的训练和培养,积累也是如此。

关键词:小学语文;丰富生活;积累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147-01

我们都知道,造高楼大厦,光研究房屋式样,缺乏必要的建筑材料,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图纸设计也造不出像样的房子来。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再精妙的思想,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难以想像,一个语言贫乏的人,他的思维会得到高度发展。因此,丰富学生的语言,无疑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激发自主参与的兴趣,培养自主积累的意识和能力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因此教师要巧妙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欲望,这样积累才会有内驱力。如《黄河魂》一课,教学一开始播放壶口瀑布的录像片时,教师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学生的情绪自然就激动起来,就会迫不及待地学习课文。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自觉地运用着各种学习方法。从学习心理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这里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学法选择的机制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积累能力。如在教学《古诗二首》中《绝句》时,教师就可以事先给学生提示学法,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积累,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在整首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很投人,学习过程开展得很饱满,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2.制定目标,帮助学生逐步积累

语言积累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没有这个"表达的基础"就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语言在语文实践中正确运用的不多,因此,有目的地采用一些手段,制定目标,帮助学生逐步积累已是当务之急。就一篇课文来说,所学到的词语、接触到的句式很多,教师应确定本课的积累目标,再教给积累方法。比如《火烧云》这一课,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的词语很多,要求学生理解、熟读后,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如,金灿灿、红通通、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接着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颜色词,归纳其方法,再通过练习帮助学生从少到多、从课内到课外逐步积累。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语言储备",并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3.要积累语言。更要积累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阅读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语言文字信息激活生活积累,形成再现和再造表象的活动。所以茅盾说,读书应当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中去看。萧乾则有阅读是用"库存"去兑取"现金"的巧妙比喻。就作文而言,生活是作文之源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目前,积累生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积累并不富有。这使他们很难理解那些内涵丰富的文字材料。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经典成了他们难以消化的"残羹冷炙",影响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削弱了积累的欲求,从而也影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儿童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和周围人们的日常活动,扩展儿童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4.要积累古典诗文。同时要重视现代信息的传输

我们应该认识到,现时的积累应该区别于过去私塾时代的背诵,因为学生面对的文化语境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中国曾经是诗的国度,"不学诗,无以言"。出口言诗,是当时文化人的"集体无意识"。相沿下来,知识分子言谈、交往、抒情、论政,都离不开诗--或者引用诗或者创作诗。在这种环境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可能的。而现在,整个文化语境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大众传媒文化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如果不作引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古典诗文,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现时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传承的同时,应该赋予古典诗文以新意,注重联系实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重视现代信息的传输,尽可能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累。

5.要重视积累。更要重视运用

叶圣陶指出,旧式考试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的"人型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积累不能重走旧式教育的老路。从内容上说,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会心一笑的内容。从要求上讲,记忆一些名言警旬,对一些经典名篇有所印象就够了。我们要引导学生积累的东西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因此,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运用语境。如,通过一些活动,展示一些场景,让学生说说联想到的警句名言;带领他们置身蒙蒙春雨中或是烂漫的春花中,让他们说说想到的有关诗句。这比单纯地让学生死背名言、诗句要有效得多。

总之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积累需长期努力,非短期突击、一劳永逸之事。要让学生从校内到校外,广泛阅读,事事留心,心记笔录,这样天长日久,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见识就会不断增长,认识就会不断提高,文化底蕴也会越积越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