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4-10-21楚贵艳
楚贵艳
【摘 要】中职会计的教育随着信息化技术,各行各业的渗透,会计信息化逐渐取代会计电算化也成为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文章从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出发,分析目前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下提出中职会计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学生在学习实践和社会实习脱节的现象。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中职教育 教学模式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教学中的影响
1、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及特点
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而会计信息化教学指的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技术对教学信息进行归集、加工、传输、储存、共享等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全面性、复制性、智能性、多元性、开放性、渐进性等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课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信息系统》等共同构成了会计信息化教学。
二、中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1、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认识不足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不再局限在专业基本知识本身上,而是定位在综合型、创新型、合作型的人才培养上。目前,国内的很多中职院校在信息教学的模式上,都局限于由“计算机工具”代替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达到了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目的,但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要,在这种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教学中的工作环境、工作背景假设。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地更新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实践项目。
2、教学手段单一
会计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这种实践性也进一步加强,但纵观国内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多数的教学手段仍停留在“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虽然也有一部分的电算化实际操作过程,但大多数的实践内容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在两种主流财务软件上进行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产供销、工资、报表等单一的实践项目,教學内容局限于教材与实际社会情况脱节。
3、师资力量薄弱
经过对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调查,可以明显的看出,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相对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学校的专业老师虽然是科班出身,但基本上都属于出了校门,就进入校门,其知识结构局限与课本,而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但却不能够将实际问题代入到实践操作,更不用说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熟练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计算机系统问题;另一方面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老师转变而来从事电算化教学的老师,虽然能够熟悉计算机的相关问题,但不熟悉会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无法将除了信息化教学意外的实践会计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
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况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目前的中职生基本上将属于“00后”,这些学生个性较强,自律性较差,没有学习的压力,贪玩。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物质生活的改善让他们没有任何压力,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虽然他们对计算机等网络很感兴趣,但只要涉及到让他们实际动手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了。
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是1999年提出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目前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现状,结合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会计教学模式。
1、明确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本身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实用、够用的操作型人才,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如何完成我们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1)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国家规定,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虽然我们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底子相对薄弱,但要从一开始教育获取学生该证书的必要性,同时也以自身多年的考工经验告诉学生,虽然会计证的鉴定国家通过率很低,但学生在校期间只要能好好把握,其实是不难的,要让学生树立一定的信心,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首要目标。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多数教育是围绕这会计证的取得进行。虽然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拿到了会计证,但进入企业实习之后,我们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欠缺,不能实现学生和员工的直接转换。在校的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不能局限于手工账务处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操作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投入一定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需要我们的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教会学生如何融会贯通。
2、积极改善现有的实习环境
对于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来说,很多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手工操作中,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了会计这个专业,也建立了会计模拟实训室,但这些都停留在手工账的基础上,学生仅仅练习了珠算、手工填制凭证、手工编制账簿等。虽然这些是基本功,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这种教学环境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处于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硬件和软件的投入,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模拟企业的实际操作。因此建议设立会计实训室,一个基本模拟实训室,设立基本的企业账务处理沙盘、手工账务流程等模块;一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本着“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原则,引入相关的会计软件,例如会计电算化软件、出纳会计实训软件、基础会计实训软件、中级会计实训软件、成本会计实训软件、会计综合实训软件等,全方位的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
3、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我们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普遍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多数的专业教师仅局限雨理论教学,缺乏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继续完善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架构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鼓励并支持教师走向企业,到实际的工作岗位进行锻炼,熟悉企业里面各种会计岗位的具体业务,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另外可以聘请企业里面的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做兼职老师或针对具体的业务环境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学校和企业的互相交流,明确双方的需求和目标,以便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应企业的会计人员。
4、加强学生管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中职院校的学生固然调皮,不学习,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尽管我们在教学环境、教学理念和师资队伍方面做了那么多的尝试和改善,学生作为整个教育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在整个教学环节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会计并不是和枯燥的数字在打交道。这就需要在入学之初引入本校以往学生的成功经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最基本的会计理论教学开始,就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互动等形式进行兴趣教学,使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在实际的实践模拟教学环境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引入各类企业的具体模块案例,分配具体的岗位,让他们实际感受企业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同时,鼓励并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级别技能竞赛,从竞赛的环境中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庾志;对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曹文莹;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当代职业教育》2014年第07期
[3]张剑璞;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与推广实施;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4]俞立平,《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及对财务软件的影响》,《中华财会网》, 2005(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