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教育之我见
2014-10-21丁东周
丁东周
摘要: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更加需要语文创新教育。语文教师要做到更新教育理念,开展语文创新教育;精研课堂教学,落实语文创新教育;拓展语文教学,发展语文创新教育。
关键词:语文;创新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132-01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其实钱老是有答案的,他明确地指出:"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为培养出杰出人才,我们迫切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自觉的把创新教育贯穿于自己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期待我们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迸发出强烈的创新冲动,拥有积极的创新意识,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健全完善的创新人格。语文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学科,实施语文创新教育,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那么语文创新教育如何实施呢?
1.更新教育理念,开展语文创新教育
要想实施语文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主动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目前创新教育在中国正处于萌芽阶段,已经引起包括教育界有识之士在内的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创新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素质教育",而是一种全新的能力教育模式。根据创造力水平高低可以将人才划分为六个层次或者说六个不同的人才成长阶段即:知识型人才、模仿型人才、批判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和天才型人才。从以上划分的人才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前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加深对人才层次的认识,要用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刷新自己的教育思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主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其次,教师要培养自己全新的素质。创新教育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哲学思想,而且要有尊重他人、善于发现他人优点、乐于接受学生挑战的人文素养。还要具备独特的语文教育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师,不但是学生敢于创新的榜样,也是学生创新的领路人。
2.精研课堂教学,落实语文创新教育
2.1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的兴趣。在语文创新课堂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充满民主、平等、开放、互动、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的课堂是民主的。老师不再是唯一的权威,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领路人,是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不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呈现出来的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这样的课堂充满互动。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认真的挖掘课文隐含的创新价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努力地去质疑,去发现。发现和挖掘课文隐含的创新价值必然成为师生互动的契机。课堂上,老师带着创新的设想,学生带着创新的渴望,一起交流、互动、创新。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教师依托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把课内的知识自然的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自然和社会。教师不固步自封,主动学习、借鉴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创新的需要。在民主、互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一定充满了学习和创新的激情与渴望。
2.2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寻找创新的起点。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科学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创新的起点是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有目的的、有步骤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说问题的提出是创造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没有问题就迈不出第一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纵观人类社会,认识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以及科学的发明无一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牛顿却从这一平凡的现象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并最终得出"万有引力"这一伟大的科学定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当然也要从质疑问难开始。
2.3 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把创新的思维品质与语文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创新教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朋"字时,老师问学生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时,许多学生都说两个"月"合起来就是"朋",但是一名学生却编了一个故事来记这个字。他说:"有一天,'月'字出去玩。碰到了一个 '日'字弟弟,周围立刻就变得'明'亮起来。后来,他又找到了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月'字妹妹。他们高高兴兴地手拉手向前走,人们都说他俩是好'朋'友。"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常说语文问题很多都没有标准答案,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机会。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后,及时向学生提问:大山被移走之后,愚公和智叟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如果你遇到大山堵门的问题你会怎么解决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们有的说直接搬家不是更好,有的说只开一条路不用把整座山都移走,有的说把家门口改向北,背山而居不是也可以吗……这样一来,不管学生说的对不对,他们都在交流讨论中逐渐培养了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3.拓展语文教学,发展语文创新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是极有分量的精品,即使一个教师对它有深入透彻的研究,但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制约,也不可能讲完里面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蕴。这就必须拓展教学时空,给学生一个"消化与回味"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拓展于课外。
课外阅读是拓展教学的极好渠道,它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能满足学生获取课本以外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同时在课外阅读中,也培养了学生自觉地进行创新的行为,拓展了创新的思维空间。
在授课时,我适时地把学生的视点由课本引向课外,以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提出课外阅读的要求,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同时也在课外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课堂上学生惊叹于作者细节描写的精彩绝伦,我就把握时机有选择的向学生推荐马克吐温的其他书籍,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语文教育承载着蕴含创造精神的民族文化,是其他学科创新教育之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联系语文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才能为培养杰出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