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

2014-10-21华毛措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鲁迅语文课堂

华毛措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117-01

教学设计,旨在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它关注的是"学",探究的是"以学定教",展示的是教师如何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的状态。它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教学过程的规划应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程规划的基础上

首先,在规划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视野就必须开阔。教师、学生目力所及、识见所逮、能力所为的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其次,教师应该进行换位思考,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上,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完成哪几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和主次、轻重、急缓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合理地安排其具体顺序。最后,再从促进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考虑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具体教学措施,如何安排整体的教学过程。

2.探究性学习是突出学生语文实践的学习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好语文。语文的人文精神,既体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健全人格,又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要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形成能力。在语文学习中,除了突出阅读与写作的实践外,我还设计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例如,认识鲁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设计了"走近鲁迅"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这位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学生在活动中阅读了入选初中教材的全部鲁迅作品,阅读新大纲推荐的鲁迅作品,阅读鲁迅先生的传记与评价文章,摘抄鲁迅先生的名言,然后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与感悟。

语文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大纲对此有专门的要求。因此我配合语文教学,设计一些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看电视广告,学成语的运用,看公益广告,学修辞的巧用,既促进语言学习,又培养了学生探究实践活动的能力。

3.教师要把创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4.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5.诗化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和灵感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语言的诗化是语文教学审美个性的显现,它指的是语文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文雅优美、富有情趣,教師讲解富于灵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充满诗意,通过诗化的表述使学生感知形象、体会旨趣,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审美视角去再现文旨、表述见解,从而避免语言表达的呆板、枯燥与僵化,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和灵感尤为重要。

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点揣摩,这些都是常用的好方法。如在教《芦花荡》时,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一边观赏白洋淀的优美风光,一边引入新课: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如烟海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高大的身影。多媒体继续播放白洋淀优美风光,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受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很容易用自己的眼、心灵、语言去赏析文中的美,学生学得也轻松、愉快。

以上所谈,仅是我对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教学设计的初步认识和探索。教有法但无定法,好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智慧、风格。在教学设计中,要创新教学设计方案,在已有的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汲取和吸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成果,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再结合自己实践,发挥个人优势,逐渐摸索出既别具一格,又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愿优美、创新、实用的教学设计能走进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堂。

猜你喜欢

鲁迅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