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检索与信息化建设
2014-10-21乔耿
【文章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图书馆资料的存储与检索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图书馆管理正在不断的走向信息化建设,图书资料在检索方式与工作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资料检索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图书资料检索方式的一次革命,同时也推动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图书馆;资料检索;信息化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的逐渐成熟,其在图书资料检索方面的优越性也逐渐的凸显出来。不仅如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图书资料检索与管理方式,为图书资料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式,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为实现资源共享带来了极其有利的影响,同时,促进了图书资料事业的发展。
1传统检索方式的局限
在我国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有两件非常明显的标志性事物就是卡片箱与外借处。在进行图书资料检索时,卡片目录是其主要的检索工具,通过卡片目录,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文献资料的特征,进而以此为渠道进行检索。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并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卡片目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图书资料进行多层次、多角度、高速快捷的检索需求,表现出其明显的局限性。主要变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读者检索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与卡片目录反映图书特征的局限性之 间的矛盾。当今社会物质文化水平都在逐渐提高,各领域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个研究课题虽然是很专业的,但是也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的交叉影响,比如,某社会学研究课题,就会涉及到很多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的角度也同样不是单一的,而是涉及很多方面,这就导致通过卡片目录进行图书检索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而且由于卡片目录只反映的是图书资料的表面特征,很可能会导致读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找到自己在研究中所需要的合适的资料。
第二,图书资料内容的复杂性与目录所反映文献内容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现代的很多图书文献内容一般都是具有多种主题的,但是,目录卡并没有深度揭示图书资料的内在本质,而仅仅体现的是一本书的分类、题名、责任者和其他无法作为检索点的特征,所以,通常会出现漏检的情况,不能对图书馆中的各种资料进行全面的检索。
第三,较难掌握图书去向。当读者通过卡片目录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时,去书库提书却发现并没有这本书,这时候,工作人员也很难了解图书的去向,无从下手去寻找此书,是弄丢或者还未还回来都很难判断,无法对此书从入馆到借阅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检索。
第四,卡片目录自身的不足给图书馆内部检索及深层次服务带来不利影响。因为卡片目录只记录的是图书资料的分类、题名、责任者和其他无法作为检索点的表面特征,那么,当工作人员需作专题索引或文摘时,就只能重新进行筛选,滤去与主题不相关的图书,非常浪费时间。
第五,排序的复杂性和存储的片面性。由于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非常多,因此很容易造成排序错误,同时,由于卡片目录是读者随着携带的,那么就很可能会出现由于某些读者的疏忽大意,导致卡片目录丢失的情况,最终造成由于图书馆中有书但是没有卡而导致的读者对文献资料的漏检。
第六,不能实现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现实中,每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都是有限的,并不可能购进全部的图书文献,所以,如果各个图书馆之间的资料能够实现共享,那么就可以更好的满足读者对于不同种图书资料的借阅需求。
总之,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卡片目录检索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于文献资料的检索需求了。
2信息化时代的机读目录
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文献检索将成为文献工作的重点,机读目录检索代替了传统的卡片目录,改变了图书资料的检索方式,检索环境,以及服务方式。与传统的手工检索方式不同,机读目录检索是通过以网络为基础的图书资料数据库进行检索的,读者只需输入相关的检索词,服务系统便会自动检索出与之相配的文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为读者提供“广、快、精、准” 的有效信息服务。具体来讲,机读目录检索的优势本文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 狭义上:
第一,与传统的卡片目录检索方式相比较,机读目录检索既继承了传统检索方式的优势,又弥补了其不足,它可以进行主题词自动轮排检索,还可以进行模糊检索,而且能够较好的满足各种读者的不同需求。在实际的运用中,读者既可以根据文献资料的分类、书名和作者进行检索,也可以将责任者作为检索点将同一作者的全部著作进行检索,还可以根据主题词将相关主题的图书馆内全部文献进行检索。
第二,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提供深层服务创造了条件。当要为某课题作专题索引或专题数据库时,就可以直接通过主题词找到全部的相关主题图书, 再依据课题内容作专题库或专题索引。这与上述传统的卡片目录相比,节约了检索时间,提高了检索的准确性,进而提升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第三,若图书馆中的某本图书被借走,若想了解该图书的去向及状态,包括借阅者、借阅时间、归还时间等,都可以直接通过读者管理子系统来具体了解,便會一目了然,既方便,又节约时间,同时还能够准确的对其去向进行追踪。若有其他读者急需使用,工作人员则可采取适当方式催还,以满足重点读者的阅读需求。
② 广义上:
由于各个图书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每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都是有限的,并不可能购进全部的图书文献,进而不能满足全部用户的不同需求。但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图书检索中的应用,便可以实现各个图书馆之间图书资料的共享,并以有偿服务的形式,采用邮寄图书、复印全书或部分章节等方法满足不同读者的检索需求。
3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文献资料检索的信息化大大推进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已使文献信息处理技术和图书馆的工作发生了革 命性变化,文献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已开始进入自动化、网络化时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于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实现资料信息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我国高校图书馆大多数都已经为实现文献工作网络化,建立了文献数据库。但是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并没有对其进行较为规范的、标准的操作,直接导致各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系统之间的差异性,进而阻碍了图书馆文献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的实现。因此,在未来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道路中,应不断加强规范化标准化操作。
第二,强化图书馆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在全社会领域的全面推进,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被新时代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所取代,逐渐向结构虚拟化、资源共享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各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尤其是相关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强化和加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从思想上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其具体实现的前提基础,因此,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图书馆信息化的目标,从从实体服务主 体向虚拟服务主体的观念转变。
第三,推进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建设
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涉及很多标准,而制约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并未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标准体系,虽然已经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标准,但是他们仍然不能够全面满足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求,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关于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方面相关标准,从而更好的推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第四,培养读者使用计算机检索的能力
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某些地区的图书馆还未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因此,有些读者还不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的能力,或者说这种通过计算机进行检索的意识还比较差。另外,一些地方虽然已经在图书馆钟普及了自动化、网络化,但是由于读者是一些老年人,他们对于计算机检索方式非常不习惯。针对于以上情况,我们要进行合理的计算机检索培训,让更多的读者学会并使用这一检索方式,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这种检索方式的优越性,
总之,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质量,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知识化社会的发展方向,就要从以上三点不断作出努力,改进文献资料检索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料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功能。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文献资料检索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革,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机读目录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方式,不仅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图书馆、读者以及立法方面的多重影响,在信息化的图书馆建设道路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最后对其解决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望能够为日后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及文献检索提供新的依据。
【参考文献】
[I]王羽佳.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2]郭加书.论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3]代秋菊.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作者简介】
乔耿,女,1965.10,山西,副研究馆员,图书资料及信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