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

2014-10-21郭洪亮孙金动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时期素质教育高校

郭洪亮 孙金动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现状,从理论层次上深刻剖析制约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发展的诸多因素,继而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方法,以期提高今后素质教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随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根本途径。①在中央大力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时期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摇篮,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展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二十

多年的历程中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成绩斐然,但也存在着一些状况,具体表现为:

(一)人生价值观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社会在急剧的转型变革,各种思潮波澜起伏,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由以前的“精神至上”原则逐步发展为“精神与物质兼重”的价值观念,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矛盾时,由以前信奉的“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转变为“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在奉献与回报问题上,由以前遵行的“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转变为“多奉献多回报,少奉献少回报,不奉献不回报”。

(二)多元文化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发展,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结合已渗透到各个领域,高校更成为了中外文化之间交流与碰撞的前沿阵地,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形成了多元文化观。很多大学生既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实、善良、勤俭、励志的观念,也接受外来文化中竞争、创新、自由、现实的思想,同时亦有部分大学生滋生了拜金享乐的物质至上思想。

(三)择业就业观

在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传统的大学生工作分配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打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完善,“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制度。②而当前仍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就业问题上存在误区,具体表现在:1、艰苦创业的少,想一劳永逸的多。不少大学生以毕业后能进公务员单位为荣,形成多年来考公务员热的不正常局面。而打算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大学生却很少。2、见异思迁的多,持之以恒的少。不少大学生没有成熟的择业就业观,属于迷茫困顿狀态。他们心情浮躁,态度不端,频繁跳槽,很容易陷入一事无成的境地。

二、制约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和现行教育制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诸多因素制约着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

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模式,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期间被纳入到无数的考试之中,形成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强。③而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的社会就业市场要求的是有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种矛盾对用人单位和高校都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尤其使社会对高校教育制度产生了怀疑。

(二)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制约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从确立到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循序渐进不断扬弃的过程。④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急需完善的体制。人才就业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在就业竞争中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使得部分大学生对高校素质教育的效果看不到希望,失去了信心。

(三)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从幼儿园到高校开展的系统教育工程,而不同层级的教育单位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不尽相同,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单就高校层面来看,不少学校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单纯理解为就是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有的学校理解为就是搞些学生素拓活动。他们都没有真正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三、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方法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笔者针对目前制约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提出以下加强和完善的方法: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根据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每个学校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把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工作改革方案,并把素质教育工作效果作为职能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业绩考核项目之一,真正把素质教育工作改革落实到位。

(二)加深对素质教育认识

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深刻理解它的意义和内涵,改变当前对素质教育工作的理解误区,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做到不仅对学生传道授业,更要做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素质教育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觉悟,做到与时俱进。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的新时期里,每一位教职工应明确自己肩负的改革重任,意识到加强素质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努力把素质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取得良好效果。

(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丰富他们的实践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他们的德智体综合方面在素质教育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早日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教育工程,素质教育工作的潜在规律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外在需求融汇贯通于该系统工程中。打造大学生素质教育品牌,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孔繁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4

[2]刘新生.大学文化建设[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413

[3]姜鹏.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与探索[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8

[4]王毅武 康星华.现代市场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37

作者简介:

郭洪亮(1975— ) 男,硕士,讲师,系党支部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时期素质教育高校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