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创造和谐课堂气氛过程中的作用
2014-10-21彭艳艳张媛媛
彭艳艳 张媛媛
[摘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引导能力、教学能力與学生的情感沟通程度和对学生的期望等影响课堂气氛有着决定因素。
[关键词]教师 课堂气氛 作用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的上课引导方式、教学能力、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程度和对学生的期望等影响课堂气氛的决定因素。
一、 引导方式
引导方式是教师行使权力、发挥引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引导方式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的好坏。教育心理学家李比特曾对教师的引导方式进行了专门研究,他们把教师的引导方式分为民主式、权威式和放任式,并且深入研究了这三种领导方式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放任式引导。教师在课堂中采取一种不介入、被动的教学姿态,没有清楚的教学目标,没有建议或批评,教师仅给学生提供各种材料,给学员充分的自由,学生处于放任状态。当教师的引导方式是放任型时,课堂气氛表现出无组织、无纪律、无目的的特点,学员的活动行为是消极的、被动的,缺乏合作,无责任感。
2.权威式引导。课堂里的一切都是由教师来决定,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只有听之任之。教师完全控制学生的行为。当教师的引导方式是权威型时,课堂气氛是紧张的、沉闷的。教师在场时,学生服从课堂纪律;教师不在场时,学生们如同一盘散沙。
3.民主式引导。教师在课堂中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学生集体的作用,教学计划是全体学生讨论和共同分享的,教师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帮手和促进者,以对全体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当教师的引导方式是民主型时,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主动精神,善于合作,活动效果很好。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放任式引导对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效果是最差的;权威式引导虽然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心方面稍差,但是当班集体涣散,课堂秩序混乱时,往往能有效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走上正常运行轨道;民主式引导虽然在教师离开时,学生仍然能积极学习,保持较高的成绩,但是和权威式引导相比,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未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班级规模、所授专业及层次,采取适当的引导方式或将多种引导方式相结合,力求形成最优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能力
和谐的课堂气氛还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突出表现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制约着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规范、清晰、准确,使学生听得清;应简洁明白,使学生听得懂;应鲜明生动,使学生听得有趣;还应巧妙地调节和控制语言的节奏和音量,使得教学语言快慢适度、高低适宜、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娓娓动听,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体态语言同一般语言符号一样,可以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具有不可忽视的信息沟通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教师应该力争通过自己的目光和眼神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处在教师的注意圈中,都有自己是老师注意中心的感觉。教师微笑的眼神,可使学生感到温暖;教师镇定的眼神,可使学生得到鼓励。一般情况下,教师应避免对学生久久直视或者斜视。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善用手势、教具、多媒体课件等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
三、 情感沟通
情感沟通是指教师将自身的情绪投射到学生身上,感受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起学生相似的情绪化反应。情感沟通好比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可将师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接起来,在教育情境中形成暂时的统一体,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善于沟通,就会使得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形成更高水平的自我意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总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向学生提出单向要求,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形成教学障碍。
四、 对学生的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教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智力、能力、行为状况或变化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应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一是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高期望学生创造亲切的课堂情绪气氛,为低期望学生制造紧张的课堂情绪气氛。二是教员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和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三是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量不同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四是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和谐的课堂气氛对教学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主导者,所以要通过运用恰当的引导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树立合理的期望值,来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容易诱发创新思维,产生新异的独到见解,充分发挥出创造才能。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五九五八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