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互联网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4-10-21张玉莹邢颖高亮
张玉莹 邢颖 高亮
[摘要]从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出发,依据互联网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构建高职院校互联网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分析了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集中实践,提出采用两条主线培养全方面的互联网营销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营销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1月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受訪中小企业中,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23.0%。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营销推广的首选渠道,其中搜索引擎营销推广以53.2%排名第一。百度公司和前程无忧联合2012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营销职业发展白皮书》报告显示,互联网营销人才的需求旺盛,未来3年岗位需求增幅将达30%,培养互联网营销人才已经刻不容缓。本文针对高职互联网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构成进行阐述,结合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思想,探讨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课程体系设计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营销越来越受到关注,互联网营销人才的缺口仍然很大。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培养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通过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和百度公司的合作,我校开设了培养互联网营销人才的新专业。该专业学生有两条学习主线,分别是软件开发方向和互联网营销方向,主要学习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 超级文本预处理语言)技术和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 搜索引擎营销)技术,从而掌握网站开发技术以及互联网营销方案设计等。
在设置课程时,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分析职业特点,在加强实践特色的基础上,制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集中实践,理论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其中“C程序设计-网页基础-数据库基础及应用-PHP程序设计”构成了软件开发核心课程主线,“SEM基础-SEM基础方案训练-SEM营销方案设计”是互联网营销核心课程主线。
二、课程体系构成
(一) 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根据目前我国大学教育的指导方针制定的,主要包括人文素质类课程、外语类课程、政治类课程及体育类课程等,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
(二)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数据库和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电子商务的特点,了解互联网营销的基础知识,熟悉网页开发的整个过程。核心课程如下:
1.数据库基础及应用: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SQL语言和主流数据库的使用。
2.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掌握网络通讯原理,理解OSI参考模型中各层的任务及TCP/IP协议族典型协议的基本结构、通讯方式。
3.C语言程序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理念、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网页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静态网页、客户端动态网页的设计方法,为后续学习PHP打下基础。
5.电子商务: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网络营销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三) 专业技术课
专业技术课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互联网营销方案的分析设计和管理,掌握网页设计技术以及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等。核心课程如下:
1.PHP程序设计: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使用PHP进行Web开发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Web应用开发能力。
2.SEM基础:使学生理解互联网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网络推广常见的方法及特点。
3.SEM基础方案训练:要求学生掌握SEM基本原理和了解百度网盟推广,通过基础方案的训练,掌握推广方案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流程。
4.SEM营销方案设计:培养学生整合营销的思想,正确分析企业的营销目标,掌握SEM方案制作思路,管理和优化设计方案。
5.SEO搜索引擎优化技术:该课程从技术层面优化网站,使其更容易被搜索引擎命中。
6.网站分析工具:学习如何利用网站分析工具,对网站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寻找有价值的结论,指导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最终创造更大的网站价值。
(四) 集中实践
互联网营销专业的应用领域广泛,结合两条主线的课程体系,依据学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通过不断深化、循序渐进的实践和实训,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的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第1~4学期分别设置了一级、二级、三级实践课题和毕业实训。
一级实践课题安排在第1学期的最后1周。一级课题是使用C语言,完成一个基于控制台的小应用程序,系统地训练学生的编程思路及C语言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
二级实践课题安排在第2学期的最后3周。二级实践课题是通过设计和制作动态网页,练习HTML网页标签基础和JavaScript动态脚本技术。
三级实践课题安排在第3学期的最后3周。三级实践课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百度沙箱系统模拟互联网营销环境,练习营销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另一种是WEB应用程序开发,通过使用PHP技术完成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的练习开发网站的流程和方法。
毕业实训安排在第4学期。毕业实训是让学生在校外或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完全实境的项目练习,体验实际的项目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进一步为走向工作岗位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各个实践环节环环相扣,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
三、核心问题与相关措施
互联网营销近几年发展迅速,技术知识更新块,营销推广平台也是多种多样,因此互联网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核心问题。本文从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相关措施。
1.单靠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专业需要。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两年专科的学生来说,时间短任务重,只能有重点选择主流技术平台进行讲解。新技术的一些介绍可以穿插在专业课程中讲授,或者利用讲座或者培训等对新技术进行讲解。积极利用和企业的合作,让师生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真实工作中去,了解最新行业动态。
2.缺少适合教学的成体系的教材。目前把互聯网营销作为专业开设的院校还相对较少,配套的系列教材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选教材时只能根据教学大纲来选择相近的技术书,主要还是依靠老师自己编写讲义。这给授课带来了很多不便,对学生听课过程也要求更加严格。该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众多同行的共同努力。
3.师资力量较薄弱。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一定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重视教师培训,通过请企业相关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新技术的普及,以及将教师送到公司加强培训,及时补充新知识。另外,不定期聘请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技术专家举办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模拟实践环境与现实应用之间存在差距。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模拟平台进行营销方案的设计与管理,相对于现实中的实际应用,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重视实验室建设与校企合作,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并鼓励学生多了解和使用不同的平台和技术。
四、结语
为了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的互联网营销人才,我院建立了科学的互联网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以两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依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希望在社会环境的支持下,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改进和发展,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互联网营销人才。
[基金项目]1、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软科学),软件学院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A520051。2、中原工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文号:中工教(2014)22号,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车战斌,韩玉民,刘安战.高职Java手机游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2,(2):44-45.
[2]廖卫红.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94-96.
[3]吴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基于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J].职业时空, 2013,(7):35-37.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软件学院 河南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