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2014-10-21王胜南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交流

王胜南

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对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适用,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已成为教育人士所关注的问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过程。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学生为主体,能充分地展示他们对与错思维过程,体会在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

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美国教育部主任教师布雷甘认为,一个教学有成效的老师最初应该采取的最有效的行为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小组讨论、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呈现的是一种开放的状态,他们在小组中有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思路,所以各种认知矛盾的交汇中可以找到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同时,更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探究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只有让学生产生合作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做成功引导者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想,常有创新。”一个设计巧妙的问题足以可以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的能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参与探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小组内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将会全部集中在解决问题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中完成多项交流,从而真正的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合作能力。

最后,优化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应称之为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以便随时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层次性的点拨问题。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所以,我们要把合作交流作为另一有效的教学方式,改善教育交往,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商讨,互相激励,共同完成任务,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舍弗尔德所提倡的:教学应主要由“全班性的讨论”和“分组讨论”这两个环节组成。因此,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合作与交流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此路中心小學)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交流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如此交流,太暖!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