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阻碍及对策问题研究

2014-10-21余帆

中外企业文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个人信用助学毕业生

【文章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普及,国家助学贷款也飞速发展,在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助学贷款近年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未来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助学贷款;阻碍;建议

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正式试点开展,该政策解决了一大批来自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实际困难,提高了高等学校的入学率,保證了社会公民都能拥有的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为缩小贫富差距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计,截止2012年年底,全国累计资助学生889.8万人,累计审批金额883.62亿元,累计发放金额830.1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的主要途径。

1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阻碍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史较短暂,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政府不断对该政策进行着完善和规范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目前依然在银行、政府、高校、学生及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种种阻碍。

1.1放贷银行积极性不高

助学贷款利率低,数额一般较小,使得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中的利润极低。除此之外,助学贷款发放数量众多,贷后跟踪、管理任务难度大、偿贷期限很长(助学贷款的周期为10年)、无抵押无担保,这使得商业银行承担的本高。在目前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几乎承担了所有的风险。这种贷款笔数多、金额少、成本高、收益低,一旦发生呆帐坏帐,收账成本高于收益。因此,一向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商业银行对助学贷款能拖就拖,能不办就不办。

1.2 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积极性不高

2004年,为鼓励银行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按隶属关系,由财政和普通高校按贷款当年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予经办银行适当补偿。该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但是却将风险转移到了地方政府和学校。正如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一样,贷款人数众多且借款人毕业后去向广泛,又缺乏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来催促还款,地方政府和高校不仅要对助学贷款的推广和管理付出一定的管理成本,还要对贷款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助学贷款的实施上缺乏积极性。

1.3 毕业生还款能力和意愿不强

近年来,我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长,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大学毕业生数量已由212万增长到699万。严重供大于求的人力资源以及经济环境的不景气等因素导致就业市场竞争很激烈,毕业生的择业期延长,甚至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大部分工作初期的毕业生也是出于低收入、高消费的处境之中,还款能力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我国相关的法律和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社会整体约束力也比较薄弱,至今仍未建立起对国家助学贷款违约行为的惩罚机制,银行自身也没有一套很好的追款方式和惩罚措施。即使能找到违约的学生,银行方面也难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对失信行为进行严惩。因此,造成了毕业生信用意识淡薄,出现故意逃避还款甚至忘记还款的现象。

1.4 助学贷款法律体系不健全

国家规定的用于保障、管理和监督个人信用活动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个人追踪体系、税收与保障体系等都未建立,法治环境和政策支持也不到位。另外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法律层次是行政法规,法律层级偏低,在与其它法律和法规冲突时,必然难以有效协调,从而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法规的稳定性。

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若干建议

2.1 建立健全大学生个人信用数据库

高校应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设立一个透明的、公开的、完善的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查询系统。这样一来,借款学生的个人信用就将作为信用评估、贷款审核和后期追踪的有效依据保存下来并永久的跟随借款者。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信用意识,降低商业银行及高校的坏账风险,提高银行和学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2.2 建立完备的助学贷款法律体系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助学贷款的法律体系。更加明确地规定银行、学校、学生等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并将违约责任作为重点进行规定。只有明确欠还助学贷款的法律惩戒,才能对借款人进行有效地约束,降低政府、银行及高校所承担的风险,进而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

2.3 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各级政府应采取措施规范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为求职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减少人情因素,避免优秀的毕业生由于没有背景没有后台而失去工作机会的现象的出现。此外,国家还应对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培养其正确的择业观,从而引导毕业生择业时真正做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减少由于眼高手低而出现的就业难问题。

2.4 充分发挥高校的职能

高校在掌握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方面和银行相比具有比较优势。高校应严格进行贷前把关,认真审核、杜绝虚假信息,提高助学贷款的质量和效率。贷款发放之后加强与银行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及时地将借款学生的相关信息及变动情况等通知银行。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利用教学优势,对学生进行诚信及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还款意识。

【参考文献】

[1]侯艳茹.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深化和完善[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2]赵会可.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疑虑与出路[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02);

[3]王军峰.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缺陷及策略[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07);

[4]陈灿平.学生贷款:运行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四川大学 2007

【作者简介】

余帆,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个人信用助学毕业生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版个人信用报告即将上线拖欠生活费用将影响个人信用
论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个人信用云平台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