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教学 打造活力课堂
2014-10-21曲会秀郭红俊
曲会秀 郭红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优化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应该抓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这一关键,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双方感情的投入等细节方面进行思考。事实证明,以上的做法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动了起来,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活力课堂 创新 素质教育
不可否认,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能真正实现,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有目标,但落实不够;有训练,但力度不够;有提问,但设计不够;有导读,但指导不够。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激情,缺少活力,“实”有余而“活”不足。
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沉闷状况?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优化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果以水来比喻课堂教学,那是非常恰当的。有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有的如涓涓细流,清澈欢快……如何优化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应该抓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这一关键,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双方感情的投入等细节方面进行思考。
一、引导学生以学为乐
传统教学中整个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像一泓激不起涟漪的死水。优化的语文课堂则使人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在师生内心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老师教得有劲,学生学得卖力,大家都乐在其中。“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又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还是一位学习的良师,使学生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主动积极愉快地去接受它,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如果学生对所学科目没有兴趣,他是不可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的。语文是一门伸缩性比较大的学科,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你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随意驰骋。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比较主动、轻松了。培养学生兴趣可以:①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或以趣味活动来导入课堂教学,即导入诱趣;②在讲课过程中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开展学生说、议、唱、辩等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④组织诗歌朗诵等活动形式增强学习兴趣。
二、创设学生质疑的舞台
据专家研究分析,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力因素只20%的作用,80%的靠情商,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工作学习的影响何其之大。现代课堂教学不仅是有目的的共同活动,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人际交往方式。我们应该变传统教育的高压型为宽松型。我们固然不可能一下抛开文化传统的积淀而奉行西方的开放式教学,学生可随意站立、走动甚或可自由出入,但我们的课堂气氛至少应该是在不摈弃严肃、庄重的同时多一些宽松与和谐。
目前课堂形成封闭式、接受式和分析式等陈旧教法的原因,一是学生长期受传统语文教法的束缚,没有养成课堂积极主动、大胆质疑的习惯,只习惯于老师讲的单向活动;二是有的教师本想引导学生质疑,开始做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对这种方法就失去了信心。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在灵活引导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任何伟大的作品在其被阅读的过程中总有着纷繁多样的理解,丰富多彩的阐释。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常常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同一读者的每一次阅读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艺术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同时一部伟大的作品总能给不同的人和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美感和濡染,它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和意义。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学校的环境相对闭塞,再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束缚,许多教师在其间迷失了自我,限制了活力与个性,变得正经、刻板,不了解现实社会,不问津新的信息,这些是导致语文课堂沉闷的主要因素。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渊博的知识以及多方面的才能。
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具有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和育人的才能。只有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授学生以“渔”,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五、搭建师生感情的平台
钱理群先生说: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应该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具有丰富的人文特色:对人生的感悟,对友情、亲情的关注,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等等。而要使这些人文特色得到很好的体现,“情”字则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③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全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青年学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化语文课堂,激活语文教学法的“源头活水”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