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2014-10-21贾生萍
贾生萍
摘 要:中职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应用、创新等综合能力,为专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是中职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研究性;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作为培养时代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数学课堂教学服务于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挖掘学生創新潜能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中职数学教师如何通过有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一、通过设计研究性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探究潜能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胜任将来从事的工作,同时在此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而中职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的有力载体,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拓展性,注重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基本知识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对于比较深奥的学习内容缺乏自信,更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这需要教师设计研究性学习内容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探究性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过程性探究
中职学生普遍动手实践能力较强,而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而数学学科就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弥补学生的薄弱环节。如果教师以现实的问题设计为背景,通过对背景的研读,获取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的最值解决生活中常遇到的方案选择的问题等。这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探究问题能力,享受探究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避免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探究
中职学生通过几年专业技能的学习,他们会步入社会,走上不同的岗位。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如果在课堂学习时就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便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如在财会班上数学课时,可以开展“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学生对建行、农行、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搜集的原始数据的整理、分析,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通过设计数学应用性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必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学以致用。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数学即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平时的生活中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结合人的行走可以理解“有方向的”向量问题;通过对建筑物构造感受立体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等。这些都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掌握数学知识是较容易的,但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教师平时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这样的综合能力。
三、通过对创造性的数学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创造性数学思维活动是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不仅需要建立在对数学知识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层面上,同时还需要有新的见解与发现,寻求对问题新的突破。教师平时可以借助于创造性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不能仅仅停留于事物的表面,应该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属性。课堂中,可以设计好数学图形,设定好观察目的、提出观察任务和要求,通过比较综合等比较方法,教师也要适时给予指导。
2.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在数学解题训练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通过必要的课堂探究、社会实践应用等多种途径,深入研究中职学生数学活动和思维特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罗安娜.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26).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