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本教育在化学课堂的应用

2014-10-21李江龙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案检验教学模式

李江龙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设计的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先进教育。生本教育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是相对立的。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效率低,学生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高中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在课堂中可以构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将可以交付给学生的自学任务交付给学生,尽量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自然感悟获取,顺应学生的天性,开发学习潜能与动力,使自主学习大于教。为此,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环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新授课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革。

一、定目标

教师指出学生事先完成预习的导学案中的共性问题或突出问题,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用能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有一定的所思所想。

例如,学生在化学苏教版必修一“常见物质的检验”导学案的预习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是:

1.不清楚NH4+的检验中,为什么红色石蕊试纸要先润湿;

2.不清楚SO24-检验中加盐酸的作用;

3.不清楚Cl-检验中加稀硝酸的作用。

二、再思考

对高中学生的教学,应以自主为出发点,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与质疑中成长。此环节学生根据老师强调的内容,对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思考,教师进行指导和巡视。确保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

三、交流讨论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最终组织整理出结果。老师要对各组的讨论进行引导,确保讨论内容的正确方向和参与度,发现哪些要学生进行展示,哪些要老师讲解并进行点拨。

四、展示质疑

各小组可将讨论后还没解决的问题展示出来。老师要让学生明确所展示的主题和方式,对于质疑做好引导,为下一环节做准备。事例中重点讨论了SO24-的检验为何先加稀盐酸后加BaCl2溶液的问题。

五、点拨拓展

老师可对学生的展示和质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评价各小组的表现。在此环节中要让学生掌握准确答案,对于学生已掌握的问題,老师不必点拨,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对学生上例中的点拨,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一种未知溶液,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能说明一定有SO24-吗?经过与学生讨论及分析,得出溶液中可能含Ag+、CO23-、SO23-等,那么先加稀盐酸的作用自然就得出了,既消除Ag+、CO23-、SO23-的干扰。此时从学生的笑容里可以看出他们已基本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六、加强巩固

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地完成习题。老师要注意习题的质量既适合基础好的学生也适合基础弱的学生。我的做法是将训练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既有利于后进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让基础好的学生掌握了更多想掌握的知识。

总之,教无定法,对于不同的学科我们要努力寻找一个真正适合化学的教学模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生本模式。

参考文献:

张招华.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2(1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学案检验教学模式
苯中水分的检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比例尺(一)”导学案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