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数学课堂听课的有效性
2014-10-21宋春艳
宋春艳
听课是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每一个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要珍惜听课的机遇,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地补充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何才能使听课更有效?本人认为听课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听课前勤准备
听课前我们应该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只有做到事先了解教学内容,心中有数,听课时才能有的放矢,抓住重点,从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那么,课前应该作好哪些准备呢?我以为,至少应该作好以下几点:
1.自己备课。首先要了解执教者的教学内容,然后站在执教者的立场来思考,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节课如果我来上,我会遇到怎样的问题,我要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听孙似男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首先我研读了教师用书,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所了解,但是因为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同时我也上网查找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等,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于是我便开始思考如果我来上,我将通过分苹果或切生日蛋糕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对于几分之一,我将采取涂一涂、折一折等方法来突破教学重点,不过对于自己的教学学生是否能有良好的效果,并没有底。通过自己思考和备课,这次听课的收获就比较多。我发现执教者有许多教学亮点值得我学习,我也发现了执教者在课堂活动设计上的一些问题,并在课后与她交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达成共识。同时,我发现自己的预案中的一些问题。听课者应当将自己定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2.了解亮点。没有什么课是完美无暇的,我们听课大多数情况是学习,对于学习型的听课,我们要抱着欣赏的态度去听,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上课的过程是展示个性魅力的时候,总有一些亮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有的教师讲话幽默风趣,有的教师应变能力很强,有的教师善于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了解学生。对班级的学生情况做一些调查研究,包括班级学风,学科基础,哪些是优等生,哪些是学困生,以便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好的观察学生的表现,也可以判断执教者在教学预案的设计过程中是否考虑了学情,通过观察上课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的眼神及各种表现可以更为正确的判断这节课是否成功。
二、听课时善观察
1.观察教师。观察教师的言行举止,神情体态。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教师的语言是否科学准确,言简意赅,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具有启发性,教学活动是否适当,准备是否充分。板书是否规范合理。
2.观察学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听课不仅要听教师的表演,更要听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精神。
3.验证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新课程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带入了课堂中,因此我们听课时要特别关注教学内容是否来源于学生生活,日常生活与课堂的联系是否紧密、合理。
4.思考收获。听课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边听边想。因为我们要通过这节课的表面现象分析教学的实质。比如,我们看到课堂上热闹的情况,我们就要分析一下是否真实有效。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假如我上这个环节,我该如何来上,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我是学生,我能理解这个教学内容吗?这节课是否成功,教师处理教材是否得当,重难点突破是否得当,对我有多少的借鉴价值。
三、听课时善记录
记录时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应该一边听,一边把自己课前的构思和执教者对教材的处理进行对比,思考哪种方案更有效。记录时一要记录课堂环节或教学程序。二要记录教学中的亮点。比如特别好的教学环节,特别好的评价语,以及激励性的语言等。处理学生问题的精妙回答等等。三要记录学生中的闪光点。学生的奇思妙想,学生的精妙回答。四要及时记录自己听课中一些想法和反思。
四、听课后善整理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听完课后如果就把听课笔记扔在一边,那很难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刚刚听完课有很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及时进行整理。我们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在课堂上又有充分而详尽地记录,我们应该对这堂课进行认真地反思,重新构建教学设计。五、听听自己的课
我们可以听听自己的课,将学校给我们录下的“点、录、评”课、“同课异构”课自己听一听。听自己的课就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监督。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要让自己的听课更有效,必须听前勤准备,听时善观察,听后善整理。教师只有经过多方磨砺,才能成为大师,只有先向巨人学习,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积极响应县局的號召,扎实有效地抓好听课工作,优化教学形式,完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