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
2014-10-21徐圣霞余多庆
徐圣霞 余多庆
【摘 要】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调整而逐步变革的过程,需要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本文在梳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的依据上,提出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总目标和近期、中期、远期的阶段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体育;体育公共服务;目标
从宏观角度讲“农村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子系统,农村作为中国最有潜力的群众体育发展“基地”,农村体育的发展必须与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相契合。因此提高农民参与体育热情,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向体育强国迈进成为未来中国体育工作的重点。而提供公平有效的体育公共服务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因而,结合中国农村复杂的现状,提供什么样的体育公共服务?如何提供?预期达到什么目标?怎么样合理的一步步有目的有措施的推进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论论证。科学的发展理念和目标,有助于农村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制定合理的发展理念及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在大量有关农村体育的研究基础上,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理念和发展目标进行初步的探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确立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的依据
1.1 服务行政理念
包涵三个方面的定位[1]:第一,政府服务过程的责任取向定位。第二,政府服务评估以绩效为中心的结果取向定位。第三,服务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取向定位。服务行政的目标是人们通过努力所希望达成的一种状态或者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组织的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在认清改革规律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目标,用以设计改革方案,引导并协调组织成员的改革行为,从而使各项改革资源朝目标而努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目标的建立,就是科学发展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依据。
1.2 政策依据
进入21世纪,中央文件已多次强调要促进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有关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发展问题。2002年7月22日,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注重区域体育、城乡体育共同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一文件可谓是引领21世纪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为21世纪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均锁定“三农”,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政策推动作用。尤其是“十一五”时期以来,在国家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包括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加得以重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出台实施以及《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等都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社会发展目标和体育事业发展目标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目标建设提供了背景和依据。
2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
2.1 总体目标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总体目标是:以满足农村各个阶层农民的基本体育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农民保健意识,强化健身观念,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并提供保障农民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体育环境与条件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建立多元化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以新农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建设规划合理的体育公共资源和设施;逐步建立“以钱养事”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畅通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提供种类齐全、服务质量稳定,能满足农民群体基本体育需求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制度。
2.2 阶段目标
2.2.1 近期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处于50%~40%的小康阶段。城市发展优先与农村,城市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一阶段,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尽管农民的意识和观念的更新速度落后于物质的需求,但很多慢性病的蔓延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迫使大家对体育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农村体育服务将呈现出增长迅速、主体多元化、结构复杂化、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但是,我国正处于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转型期,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更别提相对落后的乡镇基层政府了。具体表现出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非常低,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2]更别提被边缘化的体育公共服务了。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在农村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这一阶段发展目标更侧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与发展,与经济发展特区建设模式类似,部分地区优先发展;缩小该区域内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2.2.2 中期发展目标
农村恩格尔系数达到40%~30%的富裕阶段,那时是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增长阶段,是以公共服务为基础平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阶段,也是经济发展与增长最快阶段。这一阶段农村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整体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对体育的需求更加理性和迫切,体育在农村已经“生活化”和“社会化”了。这一时期的体育公共服务目标是体育公共服务制度、设施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呈现多元化态势。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差距缩小,主要表现为不仅在区域内,而且在各区域城乡间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接近。
2.2.3 远期发展目标
农村恩格尔系数达到30%以下的最富裕阶段,开始进入高收入的阶段,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控制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公共服务模式和公共服务制度基本完备。建立广覆盖、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公共服务模式,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体育公共服务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力量参与提供集体产品和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格局,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多中心治理”的体育公共服务模式[3]。远期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目标是实现全民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城乡间、居民个人间的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形成均等状态。
3 建议
3.1 以财政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在财政体制改革中,引起各级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重点关注,提高政府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各级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比例。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承担的比例高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和农村地区,地方政府承担的比例低一些,中央及省财政承担的比例高一些,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另外要充分利用转移支付改革,通过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缩小区域间、同一区域乡镇政府财政收入水平,通过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对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进行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专门利益补偿,快速提高这些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4]
3.2 确定不同区域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标准,建立多元评估体系
以保障农民体育权利为基础,根据不同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体育公共服务基本标准。由于经济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标准的制定必须具有动态性特征,并通过标准的实施不断推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同时,要建立起科学的评估体系,做到正确评价各级政府在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绩效。在评估中要畅通信息沟通机制,以农民的实际体育需求为准则,以农民的满意度为尺度,建立体育公共服务评估制度框架,保证评估体系能切实发挥应有作用,促进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不断发展。
3.3 分类制定服务内容标准,形成多元化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5]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质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宣传指引、健身指导、活动的组织、体质监测、体育信息服务等方面。在提供这些服务内容时,应根据该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状,针对农民的切实需求和当地主要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情况复杂,在制定服务内容的标准时,既要全面把握,也要区别对待,更要把握好服务的重点。例如:因体育基础设施匮乏而影响某地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则应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如果因农民的体育意识差导致某地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低迷的,则应以加强宣传动员和科普为重点等等。此外,还要就提供的服务内容做出量和质的规定,使其规范化和标准化。鉴于农村地域广阔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基础薄弱的现状及政府供给力的有限性,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应对该地区较适宜的某类服务进行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兼顾服务内容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崔运武,高建华.服务行政:理念及其基本内涵[J].学术探索,2004(8):17-20.
[2]潘雪梅,范有柄.我国体育公共服務发展理念和目标[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5):10-14.
[3]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101-111.
[4]罗攀.论体育权利与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7):428-432.
[5]胡庆山,方千华.迈向体育强国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9):11-15.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