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2014-10-21孙振强
孙振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和质量管理,并对此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 建筑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作为建筑行业的产品,具有投资大、工期长、建设地点有限、工序复杂、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因而其施工质量往往难以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尤其在施工阶段,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了其施工质量,因此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同等重要。其次,工程的質量管理是一个社会体系工程,在可行性分析、勘察与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都存在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问题。建筑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是建筑项目整体的核心,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手段有效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能否符合国家法规,以及项目投资者的要求。这也就决定了工程的使用价值、寿命以及经济效益。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2.1 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中,与混凝土相关的技术是重点,尤其是与框架和剪力墙相关的部分。因为一旦混凝土技术出现问题,会直接威胁到项目的安全。其次,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是工程开展施工质量管理的首要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及单位由于考虑环保问题,已经着手使用商品性混凝土进行施工,但是随之也会出现商品性混凝土问题,例如:搅拌站运送混凝土的距离偏远等因素,均可能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混凝土用于施工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当振捣棒伸入深度不够的话,就容易引起振捣不严实的问题,进而导致蜂窝麻面和孔洞等相关的质量问题。
对于混凝土的质量管理,首先需要做的是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例如:在原料的运送中,要依据距离和楼层之间的高度去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具体情形,工程控制人员需要对原料的搅拌时间及时调整。除此之外,也需要对振捣间距实施控制,振捣时应该保证原料的表面有出浆现象。此外,对于原料的密集分布点则需要人工振捣,并需要用带刀片的工具来振捣,其振捣时间应该低于混凝土完成初凝所需的总时间。
2.2 工程施工中钢筋的问题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建筑市场难免会有不合格材料的出现,例如:再生钢筋,此类钢筋曾经在工程中使用过,其自身抗拉强度达不到相关的规范要求。此外,很多再生的钢筋其生产厂家的加工条件极其有限,出产的钢筋抗拉力度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其用于绑扎、搭接以及焊接的部分不能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其中一种现象是,许多梁板之间钢筋的搭接位置不恰当,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些纵筋的搭接没有依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错开,尤其是用于抗险的箍筋,技术质量不过关。
还有一种现象是,板底钢筋大多有垫块不够的现象,板顶钢筋一旦出现马镫支撑不足,极易引发安全隐患。另外一种现象是,梁内纵筋之间的间距不够,易引起后期的混凝土浇灌不便进行。做好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必须要求工程建立完备的审查制度,对购入的材料进行严格抽检,禁止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参与施工进程。例如:在选取钢筋时,需保证所选钢筋在符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及时做好后续工作,对绑扎的钢筋数量和位置仔细检查,严格依据施工图纸进行核对。
3 加强工程施工中质量的控制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企业工程质量的责任制
要想使企业的管理合法有序,就必须对工程的各期项目实行责任制,遵照“谁领导,谁负责”的原则,使工程的企业经理对其所承担建设的项目质量承担终身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工程企业把其精干主体作为出发点,把企业的管理形式由金字塔式转变为扁平式,通过步步落实人员、材料、设备、工序、技术措施等各方面的责任,从领导到员工,做好每一步的工作。此外,企业需要对其内部的市场机制、服务机制、监督机制、用人和分配机制等进行有效的完善,使工程的质量责任制得到落实。
3.2 鼓励企业各部门各负其责
首先,在施工进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好对企业人员的有效管理,其具体方针如下:
①明确各岗位的任职制度,在员工的选取环节上严格把关,并在优选成员的前提下,重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和配合。②重视工程项目与劳动力之间的供需均衡,通过对企业劳动力供给的有效安排,来保障项目的需求。③企业应该把引进来与走出去作为其发展模式,定期组织企业员工进行外出交流和学习。或者聘请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从各个方面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当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时,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并且为企业的经济利益做出卓越贡献。④工程的项目管理应当注重“标准化”施工,突出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通过标准化管理,工程企业不仅可以克服以往工程管理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问题,而且可以改善一线员工的工作环境,规范职工行为,从而使企业职工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与丰富多样的工作生活。
3.3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3.3.1 组织施工技术交底
单位工程在施工前,需要企业和技术人员组织施工技术的全面交底。工期长、工程复杂的项目可分基础、构架、组装以及装修四个阶段,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各分期工程在施工前,首先应该由项目的负责人向技术人员、各班班长和工种组长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各分期工程在施工时,应由施工的技术人员和组长向工人进行交底。交底的内容具体包括图纸、施工设计、各期工程以及施工安全等。通过技术交底,强调对尺寸、轴线、标高、预埋件、材料规格、配合比及预留孔洞的要求,明确工程配合、工序搭接、施工进度及方法等安排,保障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3.3.2 施工进程中的材料控制
在采购工程所需的材料时,必须对原料的供应商进行综合考虑与对比,选取材料质量有保证的商家。此外,需对材料的进出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快其周转,减少其占有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耗费,同时也可以满足各期工程对材料的需求。
3.3.3 施工进程中机械的管理
在施工进程中,依据工程项目施工的规模、工期要求及特点,同时奉行可行性、必要性与经济性的宗旨,来选取所需机械设备的引入形式。实践表明,机械的引入形式包括承包、自行采购及调配等,具体选取何种形式,需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决定。此外,机械的选取必须注重配套,实行人机一体的三定原则,即定人、定岗与定责任。
3.3.4 施工进程中的工序控制
在工程建设中,通常所说的“作业”即为工序,它是生产工程的基础阶段,也是工程组织建设的基本单元。工序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程的质量。其中,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项目、钢筋项目、抹灰项目和模块项目的工序质量,是工程管理与控制的关键所在。
3.3.5 施工进程中的环境控制
施工环境对工程质量所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范围比较广。例如:工程的技术环境,比如水文、气象、工程地质等;工程的管理环境,即質量的管理制度与保证体系等;工程的劳动环境,即劳动组合、工作面、劳动工具等;工程的人文环境,即社会治安、富裕程度、风土人情等。鉴于环境因素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施工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开展施工地带的环境,做到因地制宜。
3.4 工程竣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工程竣工阶段必须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原因在于它是确保工程质量好坏的最后一步。其主要管理手段包括保护建筑成品和修复局部缺陷。在施工接近尾声时,大部分建筑已经完成,但仍会有小部分建筑正在施工,倘若不采取合理措施保护已完成的建筑,一旦发生损伤,就会严重损害整体工程的质量。损害情节严重的,甚至难以迅速恢复原状,造成工期拖延、财物等的浪费。加强建筑成品的保护,需做到以下两点:①加强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②合理安排工序,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成品,避免因工序的安排不当而造成工程的意外损伤或局部缺陷。此外,当工程发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保证局部缺陷能够得到及时修复,有效防止工程质量的严重损伤。
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相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当今科学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最终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恩华.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梁志.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有效控制措施[J].华章,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