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恐怖事件预警决策优化策略
2014-10-21邵勇宏
邵勇宏
【摘要】目前我国暴力恐怖事件频频发生,新疆恐怖活动出现新动向,反恐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在对当前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暴力恐怖事件的预警决策进行优化,以有效应对当前的暴力恐怖事件。
【关键词】暴力恐怖事件;预警决策;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5-149-02
预警决策是指对监测到的情报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事件的特殊性,结合决策规范与实际情况制定对策与实施计划的过程。暴力恐怖事件的谋划、组织、酝酿与爆发总是会有一些苗头,这些苗头往往具有异态性,可提前通过信息监测获得。因此,暴力恐怖事件预警决策就是对这些苗头性、异态性的事件进行信息收集,并对监测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根据研判结果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以有效应对暴力恐怖事件,在其爆发前对其遏制,减少损失。这说明,在暴力恐怖事件前期準备阶段,政府与恐怖组织都能够获取对方的信息,根据收集的信息决定采取的策略,而这一过程这符合博弈论的一般模型,因此,我们可以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恐怖活动策划者的意图,从而先发制人,将事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一、博弈论的要素
一个博弈至少包含三个要素:
(一)局中人
一个博弈中应有两个局中人,局中人在博弈过程中,总是会设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使对方陷入困境,能“想到对手前面”的一方往往胜率很大。
(二)策略
博弈中的局中人总是设法使自己尽可能的减少损失而取得尽可能多的利益,这一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方案可称之为策略。策略需要先发制人才能达到最优效果,因此,作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优决策。
(三)支付
博弈过程中局中人的收益与损失称为支付。支付的高低往往根据收益衡量,要想使自己一方的收益高、损失低,需要在作出决策时充分考虑双方情况,采取最优策略。
二、暴力恐怖事件预警决策博弈性质
分析暴力恐怖事件预警决策博弈的性质有助于加深对暴力恐怖事件博弈的理解,从而明确策略。
(一)根据博弈双方是否能够达成协议,分为合作与非合作博弈
暴力恐怖事件是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属于非合作博弈,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前期很难通过谈判避免冲突,但如果对方挟持人质要求谈判应尽量满足其要求,保证人质安全。
(二)根据博弈策略个数来看,分为有限与无限博弈
暴力恐怖事件预警决策博弈是有限策略博弈。在暴力恐怖事件博弈的过程中,政府应对事件发生前进行预警,发生后要防止事态扩大,发生后要加强社会管理,引导社会舆论;暴力恐怖事件参与者要么停止行动,要么一意孤行,发动恐怖袭击。
(三)根据博弈的最终收益,分为零和与非零和博弈
暴力恐怖事件的意图决定了其博弈是一种非零和博弈,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几乎没有双赢的可能。
(四)根据局中人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博弈
暴力恐怖事件预警决策博弈是不完全信息的博弈。虽然政府和公安机关有广泛的信息来源,但这带来了信息爆炸的问题,有用信息难以提取。同时,暴力恐怖事件组织者也不可能对政府行动做到准确了解。
三、预警决策优化策略
在对暴力恐怖事件做出决策之前,首先要明确暴力恐怖事件组织者的策略。
(一)暴力恐怖事件组织者的意图
暴力恐怖事件组织者的间接策略意图有如下几种:
1.通过发动恐怖袭击为恐怖组织进行宣传,引起人们对恐怖组织的注意、同情甚至支持。①宣传恐怖组织是恐怖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借助于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使人们在不在场的情况下仍然经历着恐怖行为的血腥与惊悚。恐怖组织正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把自己宣传给了成千上万的大众,希望尽可能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主张,甚至唤起人们的支持。
2.通过袭击反恐力量,消弱、瓦解反恐力量,鼓舞自身的士气。警察、法官、军人等代表着国家专政力量,特别是其中承担着反恐职责的公职人员往往会成为恐怖行为的重点攻击目标。②这样,恐怖组织通过袭击代表国家权力的反恐力量,不仅能够消弱、瓦解反恐力量,涣散反恐力量的军心,还会挑战国家权威,降低民众对国家的信任,如果此时政府处理不当或形势恶化,会进一步造成民众危机感。
3.通过发动恐怖袭击引发对手的大规模反应,特别是滥用暴力,期望这种反应引发革命,或吸引更多人参加暴恐行动。③恐怖袭击一旦发生,政府往往采取直接路线,对恐怖分子进行控制打压,但如果反应过度,大规模使用暴力等强制力,会引发社会不良反应,在这种反应下,会引发社会上一些人的不满,从而站到政府的对立面,甚至参加恐怖组织设施恐怖袭击。
4.通过发动袭击在社会上制造混乱局面和恐慌气氛,在人们心理上制造恐慌感,从而从秩序的重新建构和人们心理的重新定位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利用恐怖行为带来的慌乱状态从中获利。当一个社会功能良好,社会秩序便会有效建立。但如果恐怖行为的不可预测性使人们感到恐慌,加之政府处理不当使得人们感到政府没有能力保护他们,社会秩序便会混乱。人们会不安并猜忌,要么义无反顾地支持政府打击恐怖组织及其行为,要么掉头支持恐怖组织,因此,恐怖组织会千方百计在社会上制造混乱,以期在混乱的状态下获取利益。
5.通过发动袭击刺激政府当局,使政府当局误入恐怖分子设置的陷阱,从而损害国家形象,降低民众信任。恐怖袭击发生后,政府往往会陷入一种困境,即如果对恐怖组织采取严厉打击、高压控制,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反恐力量的执法权,如警察、法官、军人,同时对民众的权利进行限制,这种做法可能会引发民众不满,认为政府破坏民主。而如果政府对恐怖行为不采取坚决、严厉的打击,会给恐怖组织一种软弱的形象,会刺激恐怖组织的行为进一步升级。政府一般会选择严厉打击,而这往往会在国际上损害国家形象,在国内引发不满,降低民众信任。因此,恐怖组织往往通过恐怖袭击来刺激政府采取过激反应从而达到目的。
因此,暴力恐怖事件的组织者的策略是间接的,可以起到宣传、消耗、扰乱对手等多种效果。④
(二)间接策略
基于对暴力恐怖事件的间接策略的分析,我们所采取的策略也要采取间接的。
1.在精神层面,间接策略要求政府要冷静地处理突发恐怖袭击,敏锐地洞察袭击者动机,一定是在理智状态下作出的最优决策,避免陷入恐怖活动组织者的陷阱。
2.在问题界定上,间接策略要求政府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从全局的高度看待恐怖袭击,从更多地角度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采取標本兼治的策略。
3.在策略目标上,间接策略要求政府发动社会力量,协调多部门的行动,配合行动,让恐怖组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4.在解决问题途径方面,间接策略要求政府加强与改善政府治理,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来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环境,孤立、分化恐怖组织。
5.在应对机构方面,间接策略强调整个政府、甚至整个社会的加入,以警察、军队等安全部门为主,宣传部门、科技部门、卫生部门等都要参与到反恐的力量中,多部门协调好、配合好才能发挥最大合力。
(三)应对措施
暴力恐怖事件的策略意图就是宣传、制造混乱、消耗、激怒、恐吓、破坏团结,并不能动摇政权分毫。明确了这一点,在制定重大事件预警决策时,就应以冷静、理智、敏锐的情绪和心理应对,采取标本兼治,协调整个政府应对。因此,根据应对暴力恐怖事件的间接策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应将暴力恐怖事件的相关行为触犯的法律进一步明确,通过立法将其定为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处罚,使处理暴力恐怖事件有法可依。法律制定后,要广泛宣传,呼吁民众的支持,压缩恐怖组织的活动空间。
2.适度的组织与制度变革,确保政治最高层的持续关注与领导,增加各个政府部门机构的反恐能力。我国于2002年初在公安部设立反恐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增加了反恐专业,这说明反恐已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反恐力量进一步得到增强,对应对暴力恐怖事件提供了充足的力量。
3.加强危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情报预警能力,建立健全通信基础设施,确保充足的物资储备,培养合格的反恐力量,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国家对恐怖袭击的紧急反应能力与抗击破坏、复原等能力。
4.在多个领域采取专项措施。如,加强对枪支的管理;加强对洗钱的打击力度,因为恐怖活动往往由境外敌对势力提供资金;开展打击恐怖活动专项活动,压缩空间;在技术领域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培养网络警察;在社会领域改善社会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等。
四、结论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暴力恐怖事件组织者发动恐怖袭击是为了造成恐慌,引起注意甚至同情,消耗反恐力量和国力、财力,以较小代价对社会造成冲击。了解了恐怖组织的策略意图,掌握了其目的,我么可以采取博弈论的思维,先发制人,在应对暴力恐怖事件过程中通过各种社会渠道广泛收集暴力恐怖事件有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根据研判结果作出决策。因此,面对暴力恐怖事件,不能单纯的依靠以暴制暴,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改善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创新,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
注释:
①王伟光.恐怖主义,国家安全与反恐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1:367.
②梅建明.反恐情报与危机管理[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72.
③Kydd,Walter.The strategies of Terrorism[J].International Security,2006,31(1):49.
④胡联合.全球反恐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374.
⑤邹春霞.习近平一周三提国家安全国安委历时五月正式运转(2) [EB/OL] .http://military.china.com/news/568/20140416/18450058_ 1.html.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