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离管理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2014-10-21段勇刚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18期
关键词:电厂

摘 要: 在火发电厂,核电厂,水电厂等电力生产企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日常生产活动和维修活动都要伴随危险源,隔离管理在隔离危险源,保护作业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下隔离管理是如何保障发电厂的日常生产和维修活动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电厂;危险源辨识;隔离管理;作业现场;人身安全,设备安全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人的健康和生命是无价的,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在火电厂、核电厂、水电厂等电力生产企业中,除了系统、设备固有风险外,还存在着各种的风险源,对作业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造成威胁。隔离管理有效保障了电厂的日常生产和维修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1 隔离活动的危险源识别

电厂业务范围内,包括厂房及附属设施、设备及系统、作业活动等存在着多种危险源,隔离活动主要针对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

1.1 分析工作点的系统能量与介质

电厂的能量主要有:电能(动力电源,加热电源等)、机械能(气源、水源、电源驱动的转动等)、热能、化学能(如氢、氮、二氧化碳等)。

1.2 分析作业环境与条件

除了系统、设备固有风险外,作业环境和条件的好坏也成为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作业环境与条件一般包括:照明、通风、噪音、高处作业条件(高差≥3 米)、容器内作业、作业点周围重大工业风险设备(如氢气、燃油)等。

1.3 分析工艺手段和过程

每一个工艺步骤和过程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不同。工作前,应根据工作步骤来确定每一工艺步骤所涉及的风险和先决条件,并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电站存在着一些特种工艺,它们带来一些特定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时应引起重点关注,如:带压堵漏。

1.4 经验反馈

应检索同类作业的经验反馈信息,组织学习,吸取经验教训,改进作业方案或防控

2 隔离管理

2.1 隔离定义

隔离是在设备和系统上进行作业之前为人员提供适宜的安全条件的一种行为。通过适当的有限的隔离和排空操作来分离设施的各种工作能源,通过挂牌上锁来标明隔离区边界,以禁止对隔离、排空部件进行操作,来保证机组的设备安全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2 隔离过程

隔离遵守以下步骤:计划、制定、实施、交付,跟踪和解除。

2.2.1 计划

隔离计划的目的是为了限定运行操作,增加人员的安全性,并優化隔离的数量。计划部门指派合格的人员,制定隔离计划,并负责隔离计划协调;制定隔离计划的人员应与外部门充分沟通,做好隔离活动安排。

2.2.2 制定

隔离界定和操作的选择首先要保证人员的安全。运行部门将制定的任务委托给一名授权人员,并且告知工作任务的确切性质;隔离经理检查并确保预先制定的操作和指令清单与待进行的作业相匹配。在任何情况下,各种操作的最后选择都由隔离经理负责。

2.2.3 实施

隔离经理委派有授权的人员或者亲自执行操作单上提及的操作、挂锁和悬挂隔离牌;用合适的方法验证操作的执行和效果是否良好。签字使工作许可生效,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随后,在隔离记录本上登记。

2.2.4 交付

隔离经理(与已经完成隔离的人员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将工作许可证亲手交给工作负责人。此外,当指派了工作负责人助手时,则交付许可证时,作业负责人助手必须到场。工作负责人(若有工作负责人助手,则也需要助手签字)签字之后,这种正式书面化的交付,证明在设备鉴别、隔离区边界、预定作业的性质、关键点和工作负责人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方面均达成一致。

2.2.5 跟踪

在作业期间,值长负责跟踪并维持和隔离状态有关的各种安全措施。

2.2.6 解除

工作结束,规定工作负责人恢复有关设备、设施到初始状态,在工作许可证上签字归还工作许可证。隔离经理亲自或委派其他授权人员检查相关设备已恢复到初始状态,亲自或委派其他授权人员实施解除隔离操作。

2.3 确定关键点

验证关键点,能够使工作负责人确保其工作范围在隔离区域内,并且确保设备处在工作所要求的安全状态。关键点包括:无流体、电等能量、介质,电源开关的断开并上锁。

3 隔离管理的重要手段

3.1 计算机辅助隔离软件

电厂进行隔离活动时,会使用计算机辅助隔离软件,这种软件建立了设备数据库:包括有电厂机组的设备(编码)、设备说明、设备位置等内容。方便工作人员查询设备的实施状态,方便工作人员准备维修工作。软件对工作过程进行管理,有效规避隔离风险:录入隔离指令,利用软件实现实体隔离,将风险源隔离,并有效提示准备隔离人员不同设备的状态,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完成多种许可证的准备、实施、中止、解除的工作。

3.2 工作许可证

工作许可证包括介入许可证、维修许可证、试验许可证、引入外源许可证、特殊作业许可证。

介入许可证适用于运行以外的人员进入运行现场,在设备不退出运行条件下,从事不会对人身和设备安全造成威胁的工作。维修许可证适用于:设备、系统中的工作源有可能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进入区域的工作能源能够被正常的隔离手段完整、可靠、合理地切断。试验许可证适用于需要将设备投入、退出运行或置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才能进行的工作。使用外源许可证适用于需要向设备、系统引入其自身以外的其它动力源的工作。特殊作业许可证既有维修许可证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点:进入工作区域的工作源不能用正常的隔离手段完整可靠地切断,需要频繁地使用进入工作区域的工作源,避免维修和试验许可证的多次转换。

4 隔离管理的意义

在各种类型的电厂中,总是不断的存在多种多样的设备缺陷,需要进行不同内容的维修活动,也就伴随着多种潜在危险源。隔离管理通过风险分析,识别各种危险源,选用合适的工作许可证,输入不同内容的隔离指令,通过隔离实施,将各种各样的机械隔离和电气隔离风险封锁在实体屏障中,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设备安全,机组安全。让人和机器能够共处,实现利益最大化。只有保障了人的安全,企业才能得到最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S].GB/T-13816-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S].2002年6月29日.

[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S].GB/T12801-2008.

[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S].GB5083-1999.

作者简介:段勇刚(1982—),男,河南安阳人,本科,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管理。

猜你喜欢

电厂
下饺子喽
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抗干扰技术运用分析
“互联网+技术”在电厂本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电厂烟气脱硝装置对锅炉运行的影响研究
关于火力电厂电气运行安全管理的思考
电厂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改造问题探析
电厂热工调试的相关问题探析
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探析
加强对企业自备电厂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