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管理在城市绿化中的探究
2014-10-21熊娟
熊娟
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绿化问题也得到了挑战,若想做好城市绿化工作,园林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园林管理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许多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关键词:园林管理;城市绿化;现状;问题
1.城市绿化园林管理的现状
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步伐在加快,许多的高耸建筑拔地而起,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栋栋现代化的大楼,可是在这些壮观的高楼大厦中,必须要有绿色植物的侧面衬托才显得完美。回想建国之初到现在绿化工作的发展过程,可以简单说成是以种树为主的绿化工作。城市绿化要按照不同地方的具体环境进行一个长时间的规划。所以说,在对绿化的植物进行选择时,选择的依据务必要和城市相适应。我们国家的园林管理技术人员在吸取其他国家绿化的先进技术前提下,树立了一种景观建设的新思想。在选择绿化植物的品种上的方式越来越多,使得绿化工作更加自由和灵活,保证了城市绿化布局的合理性。
2.城市绿化园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城市绿化的园林管理工作是为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提高城市的绿化率,使城市的自然景观的水平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可是在我们国家园林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城市只是对旧城进行了简单的改造,对新区简单的建设,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城市进行合理的园林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2.1园林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们国家的城市绿化景观在管理上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来支持运行,有关的单位部门没有切实地履行好自身的职能。因为在设计思路上没有完整的体系来支持,导致很难制定出长远的、稳定的城市规划;因此,要求完善合理的园林管理体系,使得城市景观的规划能够和编制的数量相适应,保证城市绿化中各种绿地的数量。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应该根据其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管理。要想在设计的过程中坚持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其城市绿化规划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制定发展城市绿地指标,合理安排各种园林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绿化环境的空间布局、绿地结构布局,实现人们想要的绿地的规划,全面提高其绿化的平衡,全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居民居住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其质量的规划。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利用其城市本身的地形和地貌情况,将城市的主题风格体现在园林绿化和建设的过程中。
2.2园林管理中忽视了监督机制的建立
园林管理工作和城市绿化的布局之間是存在着不平衡的。原因有下面几方面:首先是社会整体对绿化的意识还是不够,街道和公共绿化的数量是很少的,一些老城区的住房规定和道路街道的公共绿化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化工作的进行。比如说,对街道的拓宽与重新改建在本质上是有利于大部分群众的利益的,可是在重新建造就要面临着毁坏绿化的问题。这其实关键在于监督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实际上,我们国家很多园林管理部门还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机制的。
在对于园林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上应该统一相互协调发展,建立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有效的制约其园林的管理工作。对于园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调节,全面确保其园林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相互结合,为园林的管理提供强制性有效的措施。
2.3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矛盾问题
对于事物的发展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从长远看,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型社会,要把保护环境与生态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是只是采取树木移植的方式来增加城市的绿化率不但没有促进绿化效果,而且还可能引起被移植地区的环境恶化,同时移植的树木一般成活率是不高对的。还有就是,存在有些城市追求城市的美观,只是简单地做外表的绿化工作,将那些名贵的植物移植到城市,却没有考虑到是否适合城市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
一直以来,我国长期的发展战略就是人和自然相互协调发展,并且满足当期我国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人和自然相互协调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其园林施工和自然相互一致,符合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可以全面促进其园林的建设。
3.做好园林管理工作对城市绿化的重要意义
3.1有利于城市绿化工作进行科学整体的规划
城市绿化工作务必根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来进行总体的规划。在进行规划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强化城市绿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对城市的绿化率制定一个科学的绿化指标,处理好不同的城市绿化建设和城市自然环境空间布局的关系,考虑绿化的结构布局以及人们对绿化的需要程度,保证绿化与城市的生态平衡,在保护当地环境的基础上,优化居民的周边环境,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
3.2园林管理有利于城市绿化的合理性
城市的园林管理务必注重区分主要和次要,在种植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重点种植四季常开的花草,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种植植物时要以当地的植物品种为主,以引进的植物为辅,重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要建立结构科学的绿色分布格局,对植物的生长密度、生长环境进行科学的研究,在保护城市的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率。
3.3提高人们的绿化意识
在探索城市绿化的新道路上,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在最大程度上达到城市绿化、美化的效果。比如说可以在城市的天台进行绿化、还有垂直绿化的思路等,都可以达到绿化的目的。使得居民享受城市景观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城市的绿化效果。城市的绿化要考虑不同的植物种植,应该建立一种以花草灌木为主,乔木为辅的绿化体系。慢生植物和速生植物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绿化理念。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绿化景观。
4.结束语
城市绿化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贯穿于我们城市发展的始终。进行科学的园林管理,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了城市的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品位,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绿化作为城市的一个基础建设,在城市景观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使城市的空间得到最有效地利用,为城市绿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建英.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7).
[2]徐长水.浅论城市化过程中园林管理出现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才智,2011(31).
[3]王丽侠.论园林管理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意义[J].华章,2014,07:366.
上接第168页
1、现有植物资源
收集场地信息,包括现有的植物资源、水文条件等,并且对现有植物资源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种类、体量、生长状况、寿命、对病虫害的敏感程度、对养护的要求等。
2、地形、土壤和水文
地形决定着植物的种类与分布,需要明确了解场地内与植物景观有关联的地形情况,包括坡度、坡向等;深入了解土壤类型,土壤对植物的生命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据项目情况对土壤进行理化性质测定;水文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种类的选择,要了解场地内水源的位置、容量、水质情况、洪水循环周期等等。
3、周边考察
除了要熟知場内环境之外,还要了解周边环境的绿地情况、城市的整体绿化面貌、苗圃用地情况等,有利于更加准确的把握用地特征。
(三)空间规划
在现代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所占比重较大,一般占用了70%以上的面积,因此,植物景观的空间结构对整个园林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要以宏观角度疏密分布植物空间,将空间进行细化工作,然后在以把握大局为前提的基础下,将每一个细化部分进行丰富处理,掌控整个园林的植物景观基调。
(四)特色规划
在了解场地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分析不同地段适宜的植物景观特色,建立植物景观特色分区,将各特色进行有序调整,列出主次之分。在面对较大规模的风景园林项目时,分区规划景观特色是深化设计的关键手法。
(五)现场调整
在实际的现场施工中遇到一些在设计时无法预见的问题是难免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景观效果。因此设计师需要积极配合施工现场,及时解决问题。
结束语
传统植物园林在规划设计时主要关注的是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仅仅从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方面入手。现代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要扩大思考范围,从城市大坏境甚至是国土大环境的角度来设计合理的植物景观,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建立科学布局结构。
参考文献:
[1]包志毅.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以杭州西湖风景园林建设为例[J].风景园林,2012,05:52-55.
[2]李春娇,贾培义,董丽.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园林,2014,01:93-99.
[3]袁勋.城市植物景观规划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