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2014-10-21李冰水
李冰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055-01
"分组合作"教学就是在承认和尊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和参与的机会,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过程中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获得不同的发现,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彻底克服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几年来,我立足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分组合作"确实能有效的、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下是分析分组合作在学习中的应用原则。
1.强化主体的原则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自我发展的主人。现在我们称 "强化主体",并不是不要或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认识活动的主体,但由于青少年学生是一个不成熟、正在发展中的主体,他们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能力还不够强大,个性发展不够成熟,还不可能正确认识活动的方向、内容和方法等。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需要由教师领导着进行。没有教师,也就无所谓教学活动,学习只能称之为一种自发的认识活动。
1.2 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从事教与学活动的人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学生的认识活动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永远无法包办代替。只有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确保教学的质量。
我认为在"分组合作"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贯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1)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2)认真把握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3)应进一步探索学生的主体活动。
2.分层递进的原则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要树立"差异是一种资源"的观念,对不同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也就是使"后进生转化、中等生優化、优秀生发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的递进和发展。这一原则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进步"的具体化。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往应试教育只注重发展优秀生而忽略了差生的发展,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得不到提高和发展。按照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差异划分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学生在组中的搭配,形成生生间的竞争与合作,促进不同类型学生共同进步,教学中选择好教学内容,确定不同教学目标,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实行"分层教学"的教学管理。
2.1 学生分层。分层次教学,以班级教学为主,小组群体为辅,小组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层次教学划分要求教师深入了解、研究每个学生,主要是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及家庭背景等。根据平时观察、考试、测验、家访及学生自我分析,并通过与科任教师一起进行"教学会诊",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可分为A、B、C三层。实施分层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小组内原则上各层次的学生都有,由某层学生担任组长,在班内营造一个组内互帮互学,组外比层次升降的竞争氛围。
2.2 目标分层。目标分层就是将原来统的过死的划一性教学目标,改为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弹性目标。即低层次的学生完成低层次目标,高层次的学生完成高层次目标。弹性目标对全体学生都是适用的。低层次学生可以从基础目标开始,高层次学生可以从基础目标开始,也可以从提高性目标开始,甚至可直接按发展性目标学习。弹性目标追求的结果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2.3 施教分层。分层次教学是对当前班级授课下课堂教学的一个改革,是班级授课与个别化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结合方式,是"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的方式。课堂上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在课堂各环节的实施中,必须很好的把握"合"与"分"的关系,使"人人都在思维、人人都在活动、人人都在探索"。
2.4 作业分层。作业分层与目标分层相一致,制定弹性作业,可分为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发展性作业(拓展性、创新性作业),学生可以自己选择。
3.合作提高的原则
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现代民主精神,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与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性,以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与发展。合作是学生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之情感的产生,使学生互勉——互助——互爱。其次,年龄相近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能够更有利地促进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学生同伴间的互教活动也有利于促进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提高。
4.反思创新的原则
学生平时把作业做完后,小组各成员要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所做的练习、所批改的作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所遇到的思维障碍进行反思、整理,并写出反思性报告。课后让学生写出反思性报告是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不仅是学生知识深化、思维内化、能力强化、方法系统化的一个过程,而且反思性报告的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活动。因此,从传授性教学转向体验性、反思性教学;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由整齐划一转向尊重差异的教学。
总之,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个体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办法,力争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取得更好的成绩。